查看完整版本: [-- 【整理】大概没什么用的三国衣食住行小知识(9-2于18楼更新娱乐和家具) --]

三国JQ研究所 -> 舌战群儒(杂谈) -> 【整理】大概没什么用的三国衣食住行小知识(9-2于18楼更新娱乐和家具)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贞遭羔 2012-08-19 11:59

【整理】大概没什么用的三国衣食住行小知识(9-2于18楼更新娱乐和家具)

8.23于12楼更新军队相关
9-2于18楼更新娱乐和家具

其实我是想说魏晋时期留不留胡子的问题..但就讲这个貌似太水了,所以就汇总一下我看到过各种各样的知识,多数凭记忆..多有错误,求指正谢谢,其实我都不是很清楚,对啥都只是半桶水,发上来是为了抛砖引玉的,我很多都看不懂/_\...
不定期更新(?),想到什么就更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也可以说说,就是我不一定(或者说是一定不)能说上来…
这里讲的大部分是汉制,与三国时期还是有出入的呃。
顺便推荐《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这本书真心凶残

服饰

按照礼制冠是必须的,至于男人20成人行冠礼啥的大家都知道啦

武士戴弁,下丰上锐,略近于椭圆形,颌下有结缨,用较稀疏的纱制成,用竹圈支撑,弁下搭帻,帻主要为红色,也有在冠上装饰鸟尾羽。
还有一种旄头是将头发直竖起来不包起来。
还有直接将冠弄成鸡之类的形状的..

文官基本戴进贤冠,里面搭黑色帻

梁是用来表示地位的,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到博士二梁,再向下一梁。(话说貌似汉时尚书令是有规定好进贤冠的规格的..不过我觉得到了三国的时候应该没人管这个了..)
其实我很喜欢旁边的白笔,真的就是笔可以写的,不过是较低官职的记录员之类的才会戴。
如果在进贤冠前的颜题上装高起的金博山就称之为通天冠(高山冠),貌似曾经出土过曹植的金博山,这是汉制中规格最高的冠。


当然啦重要仪式时戴冕,就是平时看电视皇帝戴的那些,外面涂黑,里面用红绿二色。皇帝十二旒,用白玉;三公诸侯七旒,用青玉;卿大夫五旒,黑玉。还要穿冕服。

巾帻
虽说羽扇纶巾什么的,但直接戴巾还是比较少的(见孙机先生的《从幞头到头巾》)(所以说直接戴着巾就往外跑的文若是多么不拘小节哦(乱说))
巾是用来将头发包起来的,分介帻(屋顶状,文官用)、平上帻(平顶,武官用)。一般与冠搭配使用,如上图戴上帻再戴冠。穷人就只戴帻。


脸部
男人不怎么化妆啦一般..当然后来也兴起了敷粉什么的,那些粉多数为铅粉,实在对身体不好啊..
胡子这个问题王力先生和沈从文先生曾经有过一次很有趣的讨论,详细可以看沈从文先生的《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里面文若还中了一次枪orz)。中心论点就是不一定要留胡子,留胡子不一定是美男子的标准。其实我也觉得不一定要留胡子的,就像袁绍杀宦官的时候有人无须要自露形体才得免,有这种状况而且还让陈寿特意写了一笔,或多或少能说明并不是人人都留胡子…不过因为杀宦官这件事估计留胡子还是挺必须的= =,还有当时流行的是八字胡恩…也有人专门装饰胡子,就像陆云“笑疾”发作就是看到张华用绳子装饰胡子..

女人的妆容和发型太复杂我就不怎么说了(就是我懒..),有人感兴趣的话我可以找些图比较直观…汉代的女人比较注重眉式,唇好较小浓艳,还有各种面饰花钿之类的,为了弄好发型流行用假发,魏晋后喜欢弄成环状高于头顶。(据说是甄姬这么开始弄的..)


衣服
深衣是上下裳连在一起的,就是一件过..右衽也是常识了。汉多用曲裾,绕几圈挡下体..(交输裁燕尾什么的我看不懂啊求指教)

袍秦时是内衣(所以与子同袍什么的太YY了),后来东汉袍为外衣,是比较宽大的长衣,比较正式。

襜褕是直裾,比袍更为宽大…

汉代的衣服袖口都是收的,广袖是魏晋时流行的

颜色这个我不记得在哪看到过,我找不到了orz…汉魏都以黑色为尊贵色。貌似西汉有四时衣,按照季节穿衣服,春青、夏朱、秋黄、冬黑。东汉时为五时衣,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以五时衣为袍穿着上朝(还是祭祀的时候这么穿啊?我看不懂求指教)..
还有说特进侯、列侯用十二色;六百石以上没有花纹,用九色,禁用丹、紫、绀;三百石用五色:青、绛、黄、红、绿;二百石上四色青、黄、红、绿;商人只能用浅黄、青白。(青衿貌似是比较低等的官…)
汉晋祭祀时穿黑色衣袍,红色镶边,红色中衣(也是露个红色边..)红色裤袜,礼服由季节而变(礼服是还要在外面套么?..)
魏晋时用颜色来区别官职。是曹丕在设置九品官位制度的时候弄的,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我找不到详细设定啊..只找到世子规定每个季节最后一个月要有18天用黄色的服饰orz…还有北魏五等官服是朱、紫、绯、绿、青,大概也差不多?)
汉晋天子衣服用十二种花纹,三公诸侯九种,九卿以下七种…

裤子分裈和袴
裈是贴身穿的。有犊鼻裈,一布缠于腰间,就像兜裆布什么的。还有合裆裈,上绑到腰..
袴不是必需品。有不合档的胫衣,只穿在小腿部分。还有合裆袴(穷袴),着短装的时候必须穿这个,不然就太不雅了orz..

鞋子履是正规的。舃底比较厚更加正规。鞋不清楚不多说,多为前段较长微上翘..貌似东吴流行穿木屐,日本那种,朱然墓貌似有出土..鞋袜入屋都要脱的..个别人除外..剑履上朝是特权


配件

绶是区别官阶的重要标志,丝织品,用来系印,一绶系一印,平时将印放入右腰侧的绶囊中。
地位越尊绶带越长,皇帝黄、红、青、红青四种颜色用黄圭(貌似就是一块玉板),诸侯王公主天子贵人颜色和皇帝一样用红圭,相国绿、紫、红青三色绿圭,公侯将军紫、白二色用紫圭。详细看后汉书舆服志

配剑
汉朝配剑也是身份的象征,天子至百官都要佩剑,后来只有上朝要佩剑,但到天子面前之前就要把剑脱下来了(好麻烦)..

玉器
说到这个大家可能要失望了,《王粲传》里引注说“汉末丧乱,绝无玉佩”,我个人理解是没有玉佩组一套的东西(?),不过可能真是大家都不怎么带玉。所以曹丕拿到钟繇的玉玦时那么开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书刀(小削)
这是我很喜欢的配件~环首系于腰带,写竹简写错了就用书刀刮掉修改。据说陆机见过曹操用过的金书刀。(话说像曹操那么节俭的人会用金书刀么…而且应该不好用啊..)

带钩
束腰用,会弄钩子挂东西..上面说的那些都是挂在上头的。有皮革制金属制…

服饰就讲这么多啦...其实明显很多我都不懂/_\



货币
曹魏多用旧五铢钱(上有漏斗状“五”和篆书的“铢”),也用董卓无文小钱(无文字,曾引起物价飞涨= =),曹丕黄初二年废五铢钱改用谷帛交易,后曹叡太和元年改回用五铢钱。

蜀汉建安十九年有“直百五铢”,后来穷了减重为“百五铢”.还有“直一小钱”“定平一百”

东吴嘉禾五年有大泉五百;赤乌元年有大泉当千(还有五千、二千什么的),赤乌九年停铸。



称谓
我没能把古人称谓那本书啃下来,只是粗略看了一下,多有错漏/_\..
名 多用单名,王莽时将双名作为对罪人的处罚,公开提倡用单名,这个风气延续了蛮久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单名。
说了对方长辈的名是极大的侮辱(所以卢志说陆逊陆抗的时候陆机那么生气嘛…字音相近都是不好的,司马昭就这么玩过钟会{还是说司马师这么玩过钟毓..世说太混乱..})

字 字往往自己起(其实我一直很纠结字到底是谁起的..说是20岁冠礼的时候由宾客起,但是基本上兄弟们的字都有规律..所以是父母起的吧,那那些孩子没到20父亲就挂了的,伯符仲谋之类的字是谁起的啊{看到说从孙坚对孩子们的字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期望,我都很困惑啊}…我个人认为是孩子刚出生父母就把字起好,到20岁再正式使用?)
字一般不会在郑重场合用
长幼顺序从大到小长伯孟、仲、叔、季、幼、稚。
称名还是称字其实没有硬性规定,多数情况上对下称名,但君臣、师生往往称字

称小名表示及其亲近..(阿瞒什么的orz)

称呼父亲用父、公(也称祖父)、尊、家尊、家君、大君..爹、爸是魏晋时出现的
叔侄可称父子(魏晋后很少),叫叔叔可叫从父、叔父
妻子对丈夫用夫君(可为朋友间尊称)、夫婿、夫室、良人、郎、君…丈夫是对男子的美称,不用于夫妻间。
丈夫对妻子可称妻、夫、室、荆…娘子是六朝以后才兴用,老婆几乎不用,夫人开始为王侯妻妾之称,后演变成普通叫法。
称妾可称侧室、别室、如夫人、孺子(魏晋前用)
兄弟之间就是兄、弟,对兄也可叫晜(…),哥开始是对男性的尊称
对男人的尊称有太公(老人)、明公(对上级长官..这个用得比较多呃..明府同理)、相公(据说是因为曹老大以丞相封魏公才开始有的称呼..囧囧有神啊..)、主公(这个更常见,是东汉以来臣下对所奉侯王的尊称,但是也要封王以后才能用啊..)、公子(秦汉后对官宦之家子弟的称谓)、先生(对有学有德可尊者)..秦汉后称年轻有为的人为郎,郎君也是对男子尊称。大人是王公大人的意思,不是对当官的人的称呼,基本不会当面叫大人。老爷是元后才用的,少爷是清朝以后。
第二人称尔、汝是平辈或者关系很熟时用,对尊者或者长辈不能用…足下阁下比较常用,陛下用于皇帝,殿下用于皇后或低于天子的侯王(司马懿这么叫过曹操),节下是魏晋时对武职者的称呼,使官汉时称呼奉命出使各地的官员,府君汉时称呼官员。
称呼女人叫妇、女、姬、娘(也会指母亲)、娘子(秦汉后对妇女常用称呼,多数指已婚少妇)…姑娘是宋后才出现的,小姐唐后出现,美人佳人千金多用于男人= =..命妇是对贵族大臣的妻母、诸侯夫人等的称呼。

划策怀瑜 2012-08-19 12:20
科普啥的很重要前排占座~~
其实大多数都看过了但是把一些囧物集合到一块儿更加囧囧有神了不是么~
相公那里可亮~
虽然还是不大全啥的(泥垢!,整理一下给GN们涨涨姿势也不错~
写文啥的大多不一定能完全遵守但是不出洋相就好~
以及还是谢GN有心啊~=3=(上图的话不仅直观还能抚慰咱饥渴的YY之心呐~叽叽叽灰走~

◇◆ま夜琢影 2012-08-19 13:50
小白来占座~
科普知识囧萌的昂好想笑。。。
服饰么窝表示一边脑补一边画的时候这货就是浮云。。。。各种穿越君乱入无鸭梨= =+

明日的记忆 2012-08-19 18:47
先占位~
科普什么的大好啊~、、
话说我对古代货币有很深的执念= =我也不知道为毛>_<
衣服果然有很多可以YY的东西么~哈哈
我想去看看LZGN推荐的那本书了~感觉会很有趣的XD

飞行上帝 2012-08-19 19:37
多谢姑娘~~~科普帖要顶~~

其实三国和大汉在这些方面还是挺像的~~

秋叶化雪 2012-08-19 20:35
喵~没家具了。。。我不就一天没有登吗?为什么每次都这样啊。。。(泪奔中)
先占位什么的,即使没有家具,也不能出一环!
——————————————————————————————————
天哪。。。古人能不能不这么罗嗦。。其实我一直在脑补古人是怎么穿衣服的,那么麻烦,天天被挂一下、碰一下什么的不是常有的事。。还有,一直在想衣服里装这么多东西,还要挂这么多东西。。他们的衣服可以当储物柜了。。(没知识没文化的人一边去)
至于称呼什么的。。我终于懂了“主公”这个词是怎么用的了。。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赤壁时,周瑜给孙权说的那一大堆blabla的话里,全部都称呼孙权为将军。。更加的蓦然觉得当年自己写的文章好蠢,文若要是会叫曹操为“主公”。。。我怎么觉得荀彧会杀了我。。。

落雨如归 2012-08-19 21:54
谢谢姑娘的科普,衣服神马的有很多可以YY+1~

罗曼罗兰 2012-08-20 03:05
这么好的资料怎么可以说是没用呢!LZgn有心了!

刘心然 2012-08-20 11:48
衣食住行啊!食呢食呢?
那时人吃神马呢?据说食谱很单调啊!

十年成空 2012-08-20 16:43
对喜欢画同人图的孩子来说服饰科普很重要的啊~
以前我只知道三国的时候流行衣服里面捉跳蚤什么的= =可重口了。
lz有心了。

岚霜城 2012-08-21 14:42
多谢姑娘科普啊~~~如此神作,怎么能说是没有用~~~
超级有用了好吧~~~
各种配饰神马,LZ的吐槽好给力啊~~~

贞遭羔 2012-08-23 17:56
先感谢大家的支持~~
然后呃虽然现在说会不会迟了...大家买书还是要慎重啊...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可以把参考过的书都列出来然后详细点repo...因为我觉得好的书不一定就适合你们呃...比如推荐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这本书图又多又全面,我觉得非常赞。但就因为讲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每样东西讲得不是很细,自然是不如独立成书的那些。而且这本书虽然我觉得性价比很高,但就价格来讲不是很便宜啊。我担心大家花了钱但是不满意,这样我会很不安的/_\



军队相关(夹带私货严重...如果雷策瑜权逊策慈之类的请自行避雷呃
这次图比较多,都出自《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衣服之类
士兵主要穿黄赤色、暗赤色衣服。(不知道是不是蒙蒙开的头,魏晋后军队多喜穿绛衣)
徽识是很重要的,丢了徽识可能会把命也丢掉...军队中多以徽识的颜色花纹系的地方作标识,也有在背后背小包插羽毛作为识别的。
铠甲方面发展比较完善,除保护身体的身甲,还有保护脖子的“盆领”、保护两肩和上臂的“披膊”、保护两腿的“腿裙”还会戴红缨装饰的兜鍪(太史慈拿到策哥的兜鍪难道是拽红缨...
再说一下曹丕曾经送过给孙权和曹植的明光铠。明光铠比较珍贵,是质量很高的铠甲。在胸前、背后有大型金属圆护,想镜子一样会反光..(所以这个铠甲优秀之处就是可以闪瞎别人的狗眼orz 


马相关
很多地方都说三国时期没有马镫,但实际西汉中已开始应用马镫(详细见沈从文先生的《谈谈中国马具的发展》..我是沈从文先生脑残粉啊,所以他说的我基本都会信呃咳其他地方多数还是认为马镫是魏晋后才出现的。或者那时马镫只为上马方便?总之不会因为太矮而上不了马的)
马鞍就已经十分成熟了,金银制的都有,而且花纹也是各种各样。
[扯点题外话在陆逊破曹休以后,孙权亲手带的钩络带其实是鞍饰革带…]
马铠开始出现,但比较珍贵,基本是在马前面挡一下,没有把马全都包起来。 
  

 
武器 (只是选了一些我感兴趣的,欢迎补充)
长兵器


这样尖端是平的就是戈,后来戈渐渐被戟取代,成为礼仪性用具
 


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矛只有直刺,尾部多尖锐,可以插在地上。
铍与之相近,但是长刃的



把矛和戈组合到一起就成了戟,多为卜字型,三国时期常用武器之一。还有小一点的双戟(曹丕孙权甘宁都用过,比较普遍)和护身的手戟(策哥拿过太史慈项上的手戟..估计是比较小的吧话说我真是不能理解啊..手戟是挂脖子的?策哥怎么拿才能拿到挂脖子上的东西啊?其实两个是在近身肉搏么



这样的矛状物就是铩,也有长铩、短铩两种

中长兵器


钺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所以任命将军之类时都会说假黄钺,赐钺表示授予征讨杀伐的权力。
钺长得像大一点的斧,还有把钺装在戟上的钺戟。(不知有没有GN看到过微博上的图钺有时会弄得很喜感..
 

钩镶

钩、推两用兵器,中间那个是小盾牌可挡刀,钩可以勾束对方的武器。钩镶多用于防御,常与环首刀搭配使用。
 

 

短兵器

剑多用刚制,剑在三国期间基本被刀淘汰。

玉具剑是最高级的剑,其中首、摽(最末端那个)、镡(剑格)、中间那个长方形状用作穿剑带的(我打不出字orz)都用玉装饰。
短剑就是匕首了
 


刀比剑实用,所以在军队中多以环首刀装备。东吴从孙权以下平时都佩刀(大帝是拔刀劈桌子的)。
短刀称为拍髀,很小,和之前介绍服饰时说道的书刀差不多。
 

 

远程武器

弓是很难拉的,人们会在右手拇指戴扳指(我又打不出字了..),食指、中指、无名指有时会戴皮制指套。(满手都是戒指类似物
 


瞄准有刻度。但非常难拉开,经常要手脚并用,有时还会绑在腰上拉,还有用车拉的所以有时会像外国刚开始用枪那样,设两排,第一排发射完了就退下来拉弩弩的强度以石来计算,即拉开相当多重。
 

 

其他

节和钺一样也是权力的象征,赋予节表示赋予生杀权,分三类,权力由大到小为使持节、持节、假节。

节呈上下三重,用旄毛装成。
 

虎符
这个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了,很有爱的东西。不过只有7.5厘米以上很小很容易丢的样子
也是权力的象征,打仗的时候一半放京城皇帝那,一半放在领军那。
 

鼓吹
鼓吹不是一般的乐队,是军乐队,对鼓舞士气有很重要的作用。演奏乐器主要有鼓、铙、箫、笳。
东汉时只有边将、万人将军才能配有,拥有鼓吹是很光荣的事。[所以策哥给公瑾鼓吹时还要解释一番他是我家的(误),但公瑾还是被人羡慕妒忌了(继续误)其实我一直觉得程普和公瑾关系不好是因为策哥对公瑾太好了(不要信)]
后来各国纷纷自创鼓吹曲来称赞自己的功德
 

执鞭
会出现这个明显是因为我的私心执鞭指持鞭驾车,是很低等的事。汉代某位皇帝(我真的不记得是谁了orz)为将军这样做以后貌似就成了皇帝对臣子重视的表现。[其实我想说吴王亲执鞭以见之是大帝驾着马车来迎接陆都督么(醒醒)]
 

其实我很想专门讲讲孙权送陆逊的东西(好吧我自重
鉴于想看吃相关的人比较多(果然大家都是吃货么),下次大概讲吃的吧其实我压力山大啊,我关于吃的资料很少啊。虽然说是衣食住行,食的部分开始打算讲食器糊弄过去的(行的方面车子什么的我也不想整理啊文盲看不懂啊)。
再话说我准备去军训了,如果明天我没能更的话,估计就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更了/_\....欢迎各位有才的来补充指正谢谢~


飞行上帝 2012-08-23 19:06
楼主姑娘又回来了~~撒花~~

其实我上个月去尝试了一下类似于弓一类的东东~

这是一种很难控制的东西。村里的大叔们也说,如果是弦力比较大(也就是说比较重)的弓其实都无所谓瞄准......要想打准只有定高度定距离然后练习寻找一种身体感觉。

所以说那些随便在一个什么地方就能百步穿杨的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素口锦心 2012-08-27 16:28
这些很管用,记住了写文时就不会犯常识性的错误,谢谢GN
“汉晋祭祀时穿黑色衣袍,红色镶边,红色中衣(也是露个红色边..)红色裤袜”我想起权仔好像有一套这样的衣服,看来扭三在这方面比较靠谱
策慈就是近身肉搏过
江表传里说权仔也给蒙蒙送过鼓吹
“程普和公瑾关系不好是因为策哥对公瑾太好了”我也是这么脑补的

云间陆士龙 2012-08-27 21:31
长了很多知识……我补充一点点吧,《世说新语》记载的是司马昭戏钟会的故事。
排调第二十五

(2)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①。”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②!”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③?”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④。”

【注释】①遥遥:形容时间长久。按:因为钟会的父亲名繇,而繇和遥同音,所以用“遥遥”来戏弄钟会。

②矫然:形容高超出众。懿实:指有美德实才的人,懿指美好。按:陈骞的父亲名陈矫,晋文帝的父亲是司马懿,陈泰的父亲名陈群,祖父名陈寔(音实)。钟会在回答时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来报复他们三人。

③皋繇:舜时的法官。按:“繇”和钟会父亲的名字同字同音。

④懿士:有懿德(美德)的人。

【译文】晋文帝和陈赛、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晋文帝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懿德、实才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文帝又问钟会:“皋繇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

卢志那个就太过分了,鬼子敢尔啊。如果他人在无意中提到某人父祖的名讳,某人也是要当场表示悲伤或不满的。


云间陆士龙 2012-08-27 21:36
其实我一直不太搞得清戈、矛、枪的区别,LZ姑娘能讲讲吗

蒙楚 2012-08-30 22:11
非常好的帖子,谢谢楼主。如果能多列点参考文献就更好了。
嘛,其实我想说“晜”亮爆了。。。

贞遭羔 2012-09-04 11:43
军训中偷溜来上网...这次更的都很水..我实在找不到什么资料了跪求补充..

娱乐方面我不知道去哪找啊求指教…这部分实在很水非常水..

弹棋
感谢曹丕有什么都会写下来的习惯(话说魏文帝集真是啥都有提及,真是研究三国时期的好东西啊,就是什么都讲不细…),于是先说说世子引以为豪的弹棋。这个游戏是由蹴鞠发展而来的,两人对局,黑白棋子各六枚,棋盘中间突出,四边低平,双方轮流用石箭弹对方的棋子。到底怎么玩已经失传了,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吧orz。据世说新语世子可以用手巾弹棋…

围棋
那时围棋类似或就是我们现在的围棋。出现了最早的棋谱,是策哥和吕范交手的棋谱(我一直认为策哥是个相当有文化的人,三国志里也提到过策哥下棋的,请不要怀疑。)从棋谱上看围棋已经相当成熟了,规则也应该与现在相近。很多将领都喜欢下棋。比如诸葛瑾写信给陆逊说敌人拦截了我们消息时,陆逊继续淡定下棋…(这是在cos策哥么…小鹿绝对是在调戏诸葛瑾啊,还把别人逼得亲自来了…求逊瑾啊~)

六博
道具含有六箸六棋,玩法也是失传了…大家继续百度一下自行想象吧,我是不能懂了…

酒令茕
看名字就知道是喝酒时玩的,茕是骰子类似物,不过有十几个面,每面刻几个字,比如“自唱自饮”“禁声作舞”“饮尽大笑”“任意请歌”之类的(我被这个萌到内出血了啊~古代版大冒险太美好~)

投壶
这个大家都挺熟悉的,也算礼仪的一种,就是用矢扔进壶里,输了的就要罚酒

蹴鞠
所谓的古代足球…

于是就没了...太水了我反省



家具


茵席
就是席子,可以与床塌搭配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长的可容数人,方的仅能坐一人的称为“独坐”,专为老人或地位身份高的人使用的礼仪用具。汉代有“三独坐”即权力非常重的职位(官品倒不一定高)为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话说钟繇一个人就几乎把这三个官都当过…)。
筵是较大的席子,放于下层作底。设宾招待时挺必须的礼仪(筵席就这么来的…)
设席的规矩很多,如果对这个有什么不满的常有人会割席以示我和你不是一路的(我总觉得这样很傲娇…)
坐席的规矩也很多,什么保持上身平稳地坐下去,保持面容的安详(…)之类的。
常以席的层次多少表示尊卑,天子五层,诸侯三层,大夫两层(也有像荀彧那样坚持坐不累席的)
为了让席子平整常在四角放“镇”压住。

床、榻、胡床
床可指卧具也可指坐具。
榻开始专指坐具,后来也出现了卧榻(榻上对可纯良了)
胡床是前后腿交叉,可折叠,是坐具。感谢内裤的发展(?)让可让双脚触底的胡床开始流行,但其实也不太高。多用于行军给将领坐。


食案
就是用来装吃的盘子,形体较小而且比较轻,沿边高起作拦水线。
书案(奏案)
是用来放书办公很常用的案,案面平整比较宽大,多为弧形。多用纸绢裱糊。
欹案
这个案当几使用,侧坐时当靠椅。

常与案一同使用,可指坐时倚靠家具,供长者、尊者使用,按尊卑分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汉代的几也可放吃的文书之类的东西,有点类似于案。一般几装曲足。

屏风、帷幔、布幔
屏风、帷幔这两个主要作用都是挡风,也有纯装饰雕空的屏风。布幔是比较有钱的人在走路时用作隔路的。帷幔布幔上经常挂很多玉佩之类的东西装饰。

当时所称呼的柜更类似于箱,只有一层。


参考书目之前一直没有整理是我嫌麻烦我错了…这里列的是我能记得的主要参考书,还有些在书店里看的和百度出来的我实在记不清了……《三国会要》《晋会要》《太平御览》《中国制度史》都会翻翻,比较乱就不列入了,其实这几本都可萌~
服饰
孙机《汉代物质资料图说》
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
李芽《中国历代妆饰》
沈从文《沈从文的文物世界》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从》
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
后汉书晋书的舆服志

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

称谓
《古人称谓》

军队
孙机《汉代物质资料图说》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从》
沈从文《沈从文的文物世界》

家具
孙机《汉代物质资料图说》
胡德生《中国古代的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鉴赏》

娱乐
《魏文帝集全译》
孙机《汉代物质资料图说》


飞行上帝 2012-09-04 12:14
俺想起来孙策先生送仲翔床了……以及王羲之先生他们那伙人动不动就都往床上坐XD
--------------------------------------------------------------------------------
围棋好似已经是一种大伙都比较爱玩的东西了~~~话说我也挺爱玩[揍]
不过我总觉着那个最早棋谱是附会的,毕竟记载那东西的书出现时间太晚了……好像是宋代的吧,也没说选自哪里……宋人最喜欢附会了[宋粉轻拍]
--------------------------------------------------------------------------------
不是说好要更吃的吗……

云间陆士龙 2012-09-04 16:04
我是来脑补的= = 别打脸
【执鞭
会出现这个明显是因为我的私心…执鞭指持鞭驾车,是很低等的事。】我的第一反应果断是“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卫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司屈膝”啊,阿兄真.权逊大手(你够了)。贴吧里看过大灰贴的“执鞭”考据(原作者赵立纲),大概说执鞭之士应该为开路卒,而不是驾马车者。

另外补充一点关于权逊(这个不是重点^_^)的仪仗
黄钺
从商周时期,钺作为兵器的同时亦作为仪仗礼器使用,至魏晋南北朝时,重臣出征往往加有假黄钺的称号。黄钺,以黄金为饰,古代帝王所用为仪仗。以示威重,有代表皇帝之意。吴录曰:假逊黄钺,吴王亲执鞭以见之。
翠帽
以翠羽为饰的车盖。 《吴书》又曰:陆逊破曹休於石亭,还,上脱翠帽以遗逊。

动动拐 2013-02-24 01:46
其实三国那时候的真实生活一直不能想象
好多东西都还没发明出来,应该生活的很不方便吧

魚兒魚兒水中游 2018-11-11 19:05
小白頂一下科普帖。
原來玉佩不常帶嗎還真的長知識了。
但是衣服顏色要注意好麻煩啊,創三已經夠難了還得管這麼多……不管了顏色照樣亂配。

酱霜酱 2019-03-18 18:33
感谢科普贴,看到鼓吹那段不由得露出姨母笑 ̄ω ̄=
原来翠帽是车盖啊。。。之前无意间看到“脱翠帽以遗逊”我还疑惑了一下,送绿帽子是什么操作orz

维多利亚没有夜 2019-03-25 20:01
涨知识了啊哈哈哈哈~~~~~~~~~~~~~~~~~~~~~~~~~~~~~相公!

荀谌 2019-04-16 20:35
感谢分享,收了好好重温一遍~喜欢喜欢不解释~

行吧 2020-03-03 23:32
东汉末年人们不配玉吗,好遗憾,好多文里都会有一块定情的玉什么的

糊冷冷 2020-09-21 13:40
原来封王之后才能用主公这个称呼啊…………
感觉自己看的同人文里似乎也没有这样的讲究()
总之感谢,学习了新知识w

惟愿诗酒赠美人 2020-11-06 21:16
码住了码住了,楼主太有心了,我刚好最近有一个关于三国的小论文要写,这个可以做参考,感谢!

云梦之芹 2022-03-30 15:53
【关于玉器】
“汉末丧乱,绝无玉佩”指的是礼制里的组佩,这点上楼主说得很对,不过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魏侍中王粲识旧佩,始复作之。今之玉佩,受法于粲也。” 又,《三国志·王粲传》“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所以理论上,建安十九年或更晚一点,曹魏应当至少部分恢复了组佩制度。
以及,是否有玉器(不仅仅指礼制,还包括日用品),其实在当时地域性是非常明显的,魏肯定有,蜀也有,但数量上远逊于魏,至于吴,那是真·“无治玉之工”

【关于佩剑】
礼仪佩剑,汉及三国用真剑,到晋改用木剑,但具体改制的年份,个人也不是很清楚

【关于绶】
绶是一种织带,最初应当和系印的绳有关,但后期逐渐变得宽大夸张,已经不适于系挂在印上了。就现存壁画和雕像来看,印一般放在鞶嚢(看名称,应该是挂在革带上)里,绶则露在外,少数特殊情况(比如隐瞒身份)才会收到嚢中。绶的长度和颜色均由品秩决定,而记录的绶色仅指地色,上面通常还会有其他颜色的花纹。

云梦之芹 2022-03-30 17:28
【关于男人的脸部】
傅粉其实大汉贵族一贯如此,并不是魏晋才发展出的爱好。
胡子的问题,其实沈从文先生那篇是区分文武的,认为武士留一部络腮大胡子的可能性较大,而文士则更倾向于少须(即八字胡或山羊胡)甚至不蓄须。

【关于衣冠】
这个必须强调两点:
一是着装分阶层、分时令,更分场合,决不可一而概之。祭祀、礼仪、上朝、访客、燕居等等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衣着要求,甚至同一场合的不同阶段,都是要更换不同服装的,具体看《后汉书·舆服制》。
二是周礼的四时着装分色,更多只是儒家的一种理想状态,并不能视作实际情况。

此外,至迟至东汉,曲裾已经彻底过时了,甚至于明帝时,宽大的直裾“襜褕”已经进入礼服行列(武帝时穿这玩意儿面君,会被认为是大不敬,要削爵的)。
木屐是套鞋,就是穿在丝履外面,防止泥水把鞋弄脏。

而武士所最常戴者,不能简单理解为弁,或弁+帻的模式——这点上不能迷信孙机先生,特别是他指称杨家湾兵俑前额所系红布条为“赤帻”,从文物上看,并不是很支持他的说法。
按《续汉志•舆服志》:“武吏常赤帻,成其威也”,当时下级武吏更常见的是赤帻。而《三国志》说“(孙)坚常著赤罽帻”,不仅指武将身份,更言其出身低微。

云梦之芹 2022-03-30 22:59
【汉晋祭祀时穿黑色衣袍,红色镶边,红色中衣(也是露个红色边..)红色裤袜,礼服由季节而变(礼服是还要在外面套么?..)】

这句单说一下。
按《后汉书·舆服制》(《续汉书》补入),西汉承秦制,礼服全用“袀玄”,即上下皆黑的深衣;一直到明帝时整理周礼,才恢复了旒冕、衣裳纹章制度(注意,这里是“衣裳”,即“上衣下裳”,而非西汉的深衣),而不同的祭祀,穿的衣服也是不一样的:
祀天地明堂时,天子、三公九卿、特进侯、侍祠侯,戴旒冕,玄衣纁裳,纹章按品秩有所不同,腰挂组玉佩,脚穿前端有絇纹的赤履(现代所谓“翘头履”);百官执事者,戴长冠,穿祗服(我不太确定这个是什么,只知道大约是一种深衣)。
祭祀五岳、四渎、山川、宗庙、社稷时,从天子到百官执事者,全都是袀玄长冠——这部分才是首楼说的戴长冠、着袀玄,中衣镶红色的领缘和袖缘(这里不是说中衣是红色的,是黑色的中衣镶红色的领缘和袖缘,这个黑色主体红色边缘的中衣是套在袀玄里头的,穿的时候,要从袀玄的领口袖口把中衣的红领红领露出来),还要穿红裤和红袜,这些红色部件的意思是“赤心奉神”。
祭祀五郊的时候,衣服形制和祭祀五岳、宗庙这类一致,只是“衣帻绔袜各如其色”“五郊各如方色云”,整体换个颜色。
而所有这些祭祀,百官不执事的,“各服常冠袀玄以从”,即穿袀玄、按平时的品秩戴冠(如进贤冠、武冠等)。

然而如果遇到与“武”有关的礼仪,穿的就不是旒冕,而是皮弁。
比如在太学行大射礼,公卿诸侯大夫参与行礼的,戴委貌冠(玄冠),衣玄端素裳,緇帛帶,素韋韠。执事者冠皮弁,衣緇麻衣,皂领袖,下素裳。大体上都是黑冠、黑衣白裳、白蔽膝、黑大带,鞋用白履(这里取《仪礼》的说法)。这个配色晋也还在沿用,因为脑补起来太过怪异,所以我个人一般都是强行按周礼搞全素,只有大带是黑的——但纯素在周礼属大吉之服,但在汉及之后,算凶服……_(:з」∠)_

但注意,上面说的这些只是祭祀的时候穿着,而祭祀结束之后的其他环节,是不能穿成这样的。
比如一般祭祀之前要去到郊庙所在地,路上穿着行路方便的衣服,行礼前再更换祭服,礼毕换回稍轻便一些的衣服休息,回去之后还要举行庆成宴,这个时候穿朝服。
又比如田猎,出行前要祭祀,穿皮弁服,祭祀结束后行军至猎场,按出行仪仗穿,到地方开始打猎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换成行伍的盔甲了……
所以干什么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在当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一旦穿错即为“失礼”,轻则受嘲笑,严重的丢官失爵,而在现代人看来,会显得非常复杂……

云梦之芹 2022-03-31 00:10
至于食物,最简单的大约是找本《齐民要术》,更细节的翻相关论文比较快。


查看完整版本: [-- 【整理】大概没什么用的三国衣食住行小知识(9-2于18楼更新娱乐和家具)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1464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