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疑问】正史裡, 孫策托孤其實只提張昭, 沒提周瑜? --]

三国JQ研究所 -> 舌战群儒(杂谈) -> 【疑问】正史裡, 孫策托孤其實只提張昭, 沒提周瑜?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策慈瑜蒙 2012-09-02 21:55

【疑问】正史裡, 孫策托孤其實只提張昭, 沒提周瑜?

在其他論壇看到, 有些人說, 正史裡孫策只托給張昭, 沒說周瑜.
"外事不決問周瑜" 只是演義裡加的,

請問中史帝們, 這是真的嗎?

飞行上帝 2012-09-02 21:58
是真的,真相请参见陈寿先生的大作……

但后来周瑜真的与张昭一起管事来着,这也居然成了许多大神黑他的依据……

策慈瑜蒙 2012-09-02 22:01
謝謝.

飛行君知道孫策托孤那句原文是怎麼說的麼..?

策慈瑜蒙 2012-09-02 22:07
但后来周瑜真的与张昭一起管事来着

-----------
為什麼有這麼多武將不選, 要選周瑜來一起管事...  當時周瑜在吳的名望不高吧...?  

是張昭選/提升周瑜的地位的, 或是孫權...?


策慈瑜蒙 2012-09-02 22:09
这也居然成了许多大神黑他的依据……

--------
是什麼意思....
?

飞行上帝 2012-09-02 22:12
孙策的传里对这段的描写是:

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张昭的传里面说的是:策临亡,以弟权托昭。 然后裴松之先生注引吴历是这样说的:

策谓昭曰:“若仲谋
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
周瑜的名望肯定是有的,逃跑的王朗先生就曾将他作为江东武将的代表。

没有地方写是谁让他做的,他只是带兵回来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干了,也没人有意见。
------------------------------------------------------------------------------------------------------------
黑子说这个权力是他生抢的

其实这种说法非常脑残


陆士龙 2012-09-02 22:16
足见孙权对他的重视。

嘟嘟在孙策时代只是一个军衔较高的将领而已,明显低于张昭。但孙权继位后马上就跟张昭平起平坐了,赤壁之后更是超越张昭成了主公身边的第一人。

罗曼罗兰 2012-09-03 00:45
周瑜当时将兵在外啊,孙策这算是立遗嘱了,肿么可能找个不在场的做执行啊。

文君 2012-09-03 03:11
而且公瑾和策策一般年紀,這么年輕又不在身邊,策想托付給他的話,其他官員將領(比如程普)也不一定會心服口服吧。所以托給一個年紀長有威望的善于政事的文官張爺爺我覺得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并不能說明公瑾的地位如何。后來公瑾將兵赴喪,和張昭共掌事,正是說明他和策還有權一家人很默契吧。
大喬小喬那一段以及之前種種直接可以說明策和瑜的親近和兄弟情誼。但是策臨終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啊,公瑾懂的,所以趕緊回來共掌事。

保暖坎肩儿 2012-09-05 04:24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真正确立威望地位那都是孙权时期的事了。不仅当了总司令,得到的赏赐还比其他任何人都多,怪不得程普不服气,前后两任主公那里落差也忒大了。

温润如玉 2012-09-10 13:49
其实 说不说都不重要了
都是一家人所以也不用托
————————
脑补ing
“哼╭(╯^╰)╮,公瑾是我的,谁都不给~~~~”

溯雪 2012-09-11 12:47
没看过三国志的历史小白路过
或许当时只有周瑜带的兵因为没来得及带出去打仗,是闲着的,其他人都在镇守各地,不能随便离岗脱产?
个人无责任猜想,如说错请轻拍,谢谢。

歌以詠志 2012-09-23 19:39
是的孙策的确托孤给张昭,甚至连"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这种话都出来了。

而周瑜呢?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虽没有被直接托孤,但也等于是发挥了托孤的功能。

还有他和张昭貌似合作的不錯?反观皇叔和曹睿临终时任命的诸葛亮和李严,司马懿和曹爽,后来都龃龉横生啊。




布都御魂 2012-09-23 22:30
引用
引用第5楼飞行上帝于2012-09-02 22:12发表的  :
孙策的传里对这段的描写是:

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张昭的传里面说的是:策临亡,以弟权托昭。 然后裴松之先生注引吴历是这样说的:
.......


从王朗的说辞来看嘟嘟当时已经很有声望了,而且私以为策哥快挂的时候肯定是给嘟嘟送过消息或授意的,否则其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将兵赴吴且供掌大权

小皮蛋 2013-06-07 10:24
我当时看得时候,只觉得周瑜是一家人他自然会来帮阿权的,不需要再这么正式的叮嘱了。

厌厌良人 2021-03-03 13:04
“外事不决问周瑜”确实是演义里加的,周瑜在孙权掌权前,地位好像没有特别高(虽然孙策很看重他,但是当时东吴很多将领都是跟随孙坚起家的,算起来都是孙策叔叔辈的)大家都不怎么服他(最出名的是程普),而且托孤时,周瑜在外地,应该也不好说吧。

火凤 2021-03-04 10:27
托孤问题周瑜吧有个老早的“周瑜在东吴早期的地位问题”帖子,虽然里面打架打的很猛,但有参考价值。知乎上也有不少类似讨论。请教楼上“大家都不怎么服他”的记载?

彼岸的天 2021-04-27 00:11
个人觉得托孤这个事情本身就有点后人附会的意思。因为孙策死得很突然,并不是像刘备那样是病了很久才死的,所以不可能有很充分的时间考虑这件事。《三国志》也说得很清楚,托孤现场并不只是张昭一个人,孙策也不是只跟张昭说了托孤之言,只是张昭作为在场地位最高的,史书中把他作为代表,并不能因此认为“只托孤给张昭”。

周瑜能在孙策死后很快赶过来,肯定是有人特别给他带信(推测是孙策或者张昭)。他作为中护军,回来稳定中央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火凤 2021-04-27 04:11
同意楼上.不过应该是孙权或张昭吧?作为一方诸候,阿策当时必定有大把的臣下听着他交代后事.不过想想清雍正登基时"四"和"十四"在民间都能留下争论,何况一千八百年前史料缺乏记录不足的时候.即使不知道细节,看后面张周二人"共掌众事",宗室臣下也没有不服反对的记载,可见这样的安排是众人认可的.

天刀第一人呢 2021-11-18 23:14
实际上,虞翻还自称孙策的大宝贝(孙策还承认了……)

苍梧下的猫 2021-12-30 23:58
程普作为老资历,在赤壁一战时屈尊于周瑜之下,很不爽啊,如果说周瑜是孙吴集团中江淮士人的最高代表,那么程普就是淮泗系草根的代表,二人出身不同。后来吕蒙还跟孙权讨论了这个问题,孙权就全权任命吕蒙作为督帅,不设置副帅

云梦之芹 2022-04-24 17:40
没特意提的主要原因还是不在现场吧。

孙策遗言提谁没提谁,没必要只盯着周瑜一人,比如张纮也没出现在托孤名单里。

如果说周瑜还有个太年轻+空降不能服众(主要是武将)的问题,张纮可不年轻了,也是最早辅佐孙策的文士之一,而且当时地位“与张昭并与参谋,常令一人居守,一人从征讨”;再者,放心派去许都活动的,肯定也得是极其信任的人才行,目前已知孙策的两个选择,一是虞翻,再一个就是张纮;甚至孙策早年决定屈身袁术开始征战的时候,就“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张纮),策无复回顾之忧”——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绑张纮上船,但也算是正式托付过的,这个时间可远在托孤张昭之前。
但孙策死的时候,张纮人还在许都,想单独托付都做不到,所以特别提好像也没什么意义,还容易造成臣下的不和。

周瑜当时的情况应该也大抵类似。

而且应该注意到的另外一个点是,无论是正文还是裴注,都只着重强调了文臣张昭,甚至都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来平衡属下的不同势力(eg.“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例如吴景,例如程普、吕范——后两者在孙权时期,实际上是和周瑜共掌兵权的:“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
可以说这就是孙策的风格,也可以认为是为了团结只立一个主要辅佐人员,但并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即,他认为可以共同托付or为副、协助稳定局面的人不在现场。


况且传记没特别提≠不能及时收到消息,更≠不能有所作为,比如虞翻外镇富春,当时就以稳定地方为主,决定就地服丧,考虑到富春对孙氏的重要意义,就是非常恰当的决断;张纮也是在朝中游说,还劝曹操不要乘丧攻吴,应该厚待示好,曹操也听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

季汉丞相府修远 2022-05-15 20:46
嗯嗯额 确实当时孙策的托孤真的给张昭很大的权利


查看完整版本: [-- 【疑问】正史裡, 孫策托孤其實只提張昭, 沒提周瑜?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4291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