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考据】《三国志》中和鲁肃关系亲密的人有哪些 --]

三国JQ研究所 -> 舌战群儒(杂谈) -> 【考据】《三国志》中和鲁肃关系亲密的人有哪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凌歌 2013-09-30 21:53

【考据】《三国志》中和鲁肃关系亲密的人有哪些

我为啥发帖的时候恰好遇上了坛子崩了TAT

根据《三国志》记载,和鲁肃关系亲密的人到底有哪些,这就是本帖的研究课题。
我没有参考其他的文献资料……

这课题看起来是“费章之辞”吧?可是对我来说不仔细考证,你就不知道他到底是
和谁,
在什么地方,
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认识的……

本贴的讨论十分基础,基本都是在讨论事件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所以很有可能是全篇的废话+废话的出处。若看帖的您有任何新发现,请留下您的见解,感激不尽!

虽然考完之后,还是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也许我能抛砖引玉,做点苦力。




《鲁肃传》里出现的同时期的人名(按传中出现顺序排列):
周瑜、袁术、刘子扬、郑宝、孙策、孙权、曹操、黄祖、刘表、张昭、刘备、刘琮、诸葛亮、诸葛瑾、程普、刘璋、关羽、吕蒙
也就是说,鲁肃应该和这些人的关系,至少是在“知道”以上……

其他鲁肃可能“知道”的人,那就只能从别人的传+常识来推断了……而且我做的一定是不完全归纳,肯定有我没想到的,或者我觉得不太可能关系亲密的人……

鲁肃和袁术、刘子扬、郑宝(……)的那些破事我实在是懒得脑补,这个留给各位脑汁够用的大神分析吧……
刘子杨我从头到尾都没分析他,求大神看到我这块砖了之后给玉……

因为这帮人牵扯到鲁肃为什么最后到了江东的问题,而我暂时没有脑子想了。





时间表
198鲁肃被周瑜拐带,但是没有投奔孙策
此时已经在东吴阵营的人:张昭、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吕蒙、太史慈、凌统(和他爸凌操)


199孙策破刘勋,参与人员:孙权,周瑜,程普,韩当,吕蒙(因为跟着孙策),鲁肃(因为跟着周瑜)……其他人估计是自己的岗位上镇守吧?

200孙策去世,孙权被封为“讨虏将军”,诸葛瑾来投;陆逊也从这时开始在幕府工作
++++附注:诸葛瑾其实并没有比鲁肃“晚来”,而其实是一起被奉为宾客的。推测榻上策在这个年份发生的++++

203孙权第一次讨伐黄祖……参加人员里没有写到周瑜或者鲁肃,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在干吗

206周瑜讨伐麻屯和保屯,猜想鲁肃应该和周瑜在一起;太史慈去世,享年四十一岁,程普代太史慈管理海昬,平定乐安;韩当领乐安长
++++附注:乐安在现在的江西省乐安县,海昬在江西省永修县,在较南边,反正离赤壁还是有点远++++

208春季:吕蒙因杀死黄祖的都督陈就而被孙权封赏;甘宁加入(甘宁加入的时间在杀掉凌操之后到208年最后的讨伐前)
八月:刘表死;推断鲁肃是此时向孙权进谏要去找刘备;
九月:鲁肃见到了刘备和诸葛亮;鲁肃和诸葛瑾的“官方友情认证”出现;
之后:赤壁之战,参与人员不完全统计为:周瑜、鲁肃、吕蒙、甘宁、凌统、程普、韩当、黄盖、周泰;曹操回去之后,鲁肃就先回来了(其他人随后都有打南郡的记载),周瑜等人继续打曹仁;
十二月:孙权亲征合肥,这时候如果鲁肃是和谁在一起的话,他应该和孙权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大……

++++附注:关于听到曹操要来的消息,周瑜和鲁肃都对孙权有一番话,而得到的答复都是“此天以君授孤也”……以前从权瑜/权肃的角度想觉得“哇!闪瞎了!”现在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孙权你压根就没把他们当俩个体吧!答复都不带改的!你是偷懒吧!而且反复看《周瑜传》和《鲁肃传》的记载,我觉得也许鲁肃比周瑜先对孙权说的这番话……因为鲁肃传里记载“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鄱阳在现在的江西省,如果周瑜比鲁肃先说这个话的话,他干吗跑那么远去又跑回来?如果有什么比抵抗曹操更重要,应该会记下来,但是貌似没有……所以简单来说,应该是周瑜还在鄱阳的时候,曹操的消息就来了,孙权开会,鲁肃说了这番话,孙权使用“此天以君授孤也”;鲁肃劝孙权把周瑜召回来,孙权再开会,周瑜当着大家的面说了那番话,孙权再次使用“此天以君授孤也”
从表面上看,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后没有让鲁肃跟着自己继续追击曹操,而是让他先回来。让鲁肃先回来干嘛呢?总不至于是让他玩权肃闪光弹给我们看吧开玩笑!还是说打胜仗了总需要有一个人先回来好让大家真实感受到“我们胜利了”?这个是不是当时的常规做法或者礼节我没有去考证,如果这是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鲁肃是个不错的人选,因为是周瑜的“亲信”,也是有名头的“校尉”。其他人,例如吕蒙、甘宁、凌统,这些久经沙场的人,那可是要跟着周瑜在打南郡的,所以不能回来。
就算不是这个原因,让鲁肃回来估计也有别的原因。
鲁肃回来之后干了什么?没什么“好事”,而是最让人诟病的“让刘备领荆州牧”;而此时的周瑜呢?在刘备回来见孙权的时候上书要“软禁”刘备;
之后还专门回来见孙权说要图北方,然后就死掉了……
这里有很多疑点,但是我不考证分析,读者自便。++++


209周瑜打完曹仁被封“南郡太守”,刘备“领荆州牧”;刘备在领荆州牧之前到京口见过孙权(相当于孙权是迁都到京口了),且这个“荆州牧”是鲁肃劝孙权给的
++++附注:之前孙权的都城应该是在吴,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

210周瑜去逝,孙权(推断应该是在京口)又穿上了白衣服“哀动中国”,然后又去芜湖迎接周瑜的棺材;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去陆口接任;鲁肃路过吕蒙的防地制造成语“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庞统被鲁肃推荐给了刘备。
++++附注:首先,为啥是在芜湖,而不是在别的地方接?嘿嘿,我没看错的话,陆逊当时应该在芜湖镇守。嗯,至于这是凑巧,还是凑巧得有趣,读者自己脑补吧。
按照已有的推断,陆逊和孙权是看见周瑜的棺材了,那鲁肃既然那么早就从赤壁凯旋了,就算没去跟着孙权打合肥但是也要上陆口接任,应该会来看看周瑜最后一眼的。
那么吕蒙呢?吕蒙当时应该在寻阳,而从巴丘到芜湖,是可以经过寻阳的,而且在那时搞不好还是必经之路,所以,吕蒙应该还比孙权陆逊鲁肃先看到了周瑜的遗体。(本部分讨论请参考我自己考的一张图)
其次,关于周瑜鲁肃庞统等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有人已经做了推断,请各位移步:http://tieba.baidu.com/p/2490640327《周瑜之死——1800年前的政治疑案探究》。同样,大家自便,我也不说啥。++++


211庞统随刘备入蜀

213孙权和曹操在濡须对峙,最后曹操回去了。参与人员:吕蒙,甘宁,周泰
++++附注:孙权“草船借箭”在这里,详见《孙权传》我就不贴了;孙权扒周泰衣服也在这里,详见《周泰传》我也不贴了++++

214五月:孙权征皖城。征皖城是吕蒙提出的
闰月:皖城到手,吕蒙在还没打完的时候被“拜庐江太守”;鲁肃在打完后转“横江将军”;甘宁在打完之后被封“折冲将军”;凌统打完之后被封“荡寇中郎将”
夏季:庞统去世
之后:孙权派诸葛瑾求荆州各郡,刘备不给,孙权派过去长史,关羽赶回来,孙权发彪,让吕蒙去取三郡——此时凌统是跟着吕蒙的,让鲁肃屯巴丘(此时鲁肃修建了岳阳楼的前身),孙权自己在陆口;这时刘备到了公安,关羽在益阳,孙权召吕蒙回来帮鲁肃,然后吕蒙取下第三个郡之后和鲁肃一起去益阳抵抗关羽。鲁肃在益阳的时候,甘宁其实是跟着鲁肃的!而且还出谋划策最后拜“西陵太守”;鲁肃邀请关羽玩单刀会,大家不欢而散。

++++附注:巴陵,就是现在的岳阳县;而巴丘,是现在的岳阳楼一带……两地还是差了那么20km左右。(本部分讨论请参考我自己考的一张图)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联想,鲁肃在那里建了一个阅军楼是为了纪念他的挚友周瑜!++++

215七月-八月诸葛瑾找刘备划地盘:“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程普领江夏太守的时候去世了
之后:孙权征合肥,吕蒙,蒋钦,甘宁,凌统都参加了……鲁肃不知道在哪里,也许回陆口了?从《吕蒙传》鲁肃死后的情况看,感觉有点像在陆口死的吧……


217鲁肃去世。孙权亲自到坟头……诸葛亮致以诚挚的悲痛……

鲁肃的19年东吴之旅到此结束……




地图上的某些地方和我自己找的不知道是否准确的现代位置
京口:江苏省镇江市
建业:江苏省南京市

芜湖:安徽省芜湖市

寻阳:湖北黄梅西南
江夏:湖北武汉江夏区
陆口:湖北省嘉鱼县陆溪镇
江陵:湖北荆州市
公安:湖北省公安县
南郡:湖北江陵县

益阳:湖南省益阳市

鄱阳:江西省鄱阳县


image15-c.poco.cn/mypoco/myphoto/20130930/18/6468430720130930183226064.png前面加上http://

从这张图看周瑜死后孙权在芜湖迎接啥的,很清楚;看建安十九年那紧张的一团糟的局势也很清楚





要算鲁肃和谁亲密,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
1、相处时间
2、年龄
3、单位时间内感情强度

首先,来看鲁肃最长能和以下提名对象呆在一起多久。


周瑜
198-208,他俩最多可以在一起10年。鲁肃找刘备联盟那一个月他们不在一起,因为很清楚说了周瑜在鄱阳要召回来。

孙权
200来个榻上策,然后去讨伐黄祖(因为周瑜行踪不明无法考证);206可能会见到;208发个瑜肃连体卡“此天以君授孤也”;208-209左右,放个权肃闪光弹,210和鲁肃一起迎接周瑜的遗体然后分开;214在皖城见个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按最多可能呆多久,就算200-208都在一起,210年和214年两年在一起,满打满算也是10年,其实他也没比周瑜和鲁肃呆在一起的时间长……况且,这是正儿八经的正史向考证,孙权还有很多别的人要访问咨询,不可能天天和鲁肃呆在一起的……

诸葛瑾
记载不详细。他和鲁肃都在200被奉为宾客,他俩至多可以呆到208。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诸葛瑾转的长史和中司马(详见《诸葛瑾传》),不好说……后来214-215因为要和刘备来往,应该也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地方,想见面也不是不可能……
感觉诸葛瑾是,孙权到哪里他跟到哪里(至少是在鲁肃死之前),而且看《诸葛瑾传》孙权内心闹别扭想搞人的时候,都是诸葛瑾在宽慰他,所以感觉“封印”孙权的重任应该在他头上,天天和孙权在一起的应该是诸葛瑾差不多;加上诸葛瑾前期明显也没有封地或者需要上任的地方,就更有可能是跟着孙权的……要不然也不会有什么“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吧。

吕蒙
第一次和鲁肃算并肩应该是赤壁之战,然后就是“刮目相看”了。但是既然有“刮目相看”,说明鲁肃以前知道吕蒙(他俩最早在199就可以认识),要不他哪里来的吕蒙是个学渣这个印象?而且既然鲁肃天天和周瑜腻在一起,周瑜又经常和吕蒙一起打仗,没听说过才怪呢!“刮目相看”之后是在益阳抵御关羽,然后等到吕蒙跟着孙权征了合肥回来,大兄就没有了……

再往后,应该是甘宁和凌统……有明确的手下关系,还有因为吕蒙而带来的见面多的机会。




其他人,我看呆的时间也就差不多长了吧?
都是在赤壁208认识的(部分可能是在破刘勋199的时候就认识了),然后周瑜葬礼210见个面,皖城214的时候碰个头,再就是荆州那破事214-215——这几个时间。

张昭虽然讨厌鲁肃,但是鲁肃也就认得他好了,不需要很亲密。他大概就是在当宾客的时候被张昭讨厌的吧,所以赶快出来出任武职!
《鲁肃传》: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陆逊,虽然和鲁肃同时进的幕府,但是应该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感觉空间上确实不在一起,比如“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再比如“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以上两句皆出自《陆逊传》)等一下,还记得么,周瑜在208鲁肃劝孙权召他回去的时候,也在鄱阳……难道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难道周瑜当时和陆逊在一起?不过206韩当好像也在鄱阳,也许是韩当?这个我真不知道了。

还有很多人,不是在都城呆着管理内政,就是在南方镇守……这些人,我就都没有算进来了。

所以假定亲密程度和呆在一起的时间成正比,鲁肃的亲近的人大概就是周瑜、孙权、吕蒙、诸葛瑾、甘宁、凌统




再来看最好看的年龄。
年龄差距大了的话,如果没有什么别的因素(例如身份),完全不是对等的心态在交往吧

典型的例子就是周瑜和程普。(江东复杂的前期政治不在我能力范围之内)
“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周瑜传》
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虽然鲁肃还不至于老到和大家差这么多,但是我觉得相处的时候,多少还是有顾忌吧?

诸葛瑾小鲁肃两岁;
周瑜小鲁肃三岁;
吕蒙小鲁肃七岁(或者五岁);
诸葛亮小鲁肃九岁;
孙权小鲁肃十岁

甘宁的年龄不详,唯一有个什么年份的就是下面这句话。
“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於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馀年。”《甘宁传》

凌统在爸爸死之后十五岁,应该比孙权还要小十岁左右……
“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凌统传》

这么看,诸葛瑾,周瑜应该是年龄最接近的……





最后再从单位时间内感情强度(就是类似于瞬间好感度爆表)讨论。
周瑜:借粮(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鲁肃传》)
孙权:榻上策+不能降曹+闪光弹(……太长不想摘抄……《鲁肃传》)
诸葛瑾:被朋友(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鲁肃传》)
吕蒙:刮目相看(……太长懒得抄……《吕蒙传》)
诸葛亮:发哀(诸葛亮亦为发哀……《鲁肃传》)

关于这个的讨论,我想先说诸葛兄弟。
他们俩和鲁肃的“好感度爆表事件”一定不在我上面摘抄的时间上发生。
鲁肃敢用诸葛瑾的名字,说明他们一定有不错的交情;就算你说是为了套诸葛亮的近乎,要是真的只是知道姓名而并不是很熟的人,你也不能随便拿来用吧!诸葛瑾是谨慎的人,这点可以通过易老师的《闲品三国》:论诸葛瑾来了解……我觉得他也不会随便让个不熟的人乱用自己的名字去打交道吧?虽然打交道的对象是他弟,但是诸葛瑾分得可清楚了:“我弟失身于刘备了,就像我失身于孙将军你一样……所以我和他侍奉的人不一样……所以正事儿上肯定要搞清楚”(真的没有大雾,只有小雾,参见《诸葛瑾传》)

诸葛亮也许和鲁肃呆在一起的时间少(我看总共有没有一个月哦),但他们俩明明都是三分“同好”,所以他们俩第一次见面一定是相见恨晚;然后,关羽在镇守荆州的时候诸葛亮不是也在么,还真的可以玩尺素传情……不过应该不大可能。历史上的诸葛亮挺苦逼的,人格也很正,不会没事找抽的。而且,就像易老师说的,诸葛亮给鲁肃发哀,这事儿不仅是吴蜀之间的礼节,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失去了他的“同好”!

吕蒙,我能不说了直接上《莠草》么我不想说了,请大家看考据部分(包括7楼和21楼的长评),不是同人文的部分!http://3gjqs.com/read.php?tid=24132

周瑜,这么说吧,这“定侨、札之分”已经够分量了,我还需要说啥呢?而且我一直觉得鲁肃被周瑜拐带了却没有投奔孙策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鲁肃是周瑜的人。不管周瑜的效忠对象是谁,鲁肃是周瑜的人……因为鲁肃直接投奔的对象是周瑜。对比之下,诸葛瑾投奔的人是孙权本人,所以应该是跟着孙权的无误(我这么自信真的没问题么)

孙权,我本来是抱着“我虽然是权肃党但是历史神马的不能瞎说所以要尽量以拆CP的方式来看待”的心态来的,可是怎么考了半天拆不动!?哦,我这话的意思并不是权肃是历史官配,而是……泥煤!每个人和主公的记载肯定都是最功(闪)勋(瞎)卓(狗)著(眼)代表着那个人的最(深)高(沉)水(爱)平(意)的啊!所以拆不好啊!
鲁肃前期是宾客,后期是武将。前期两个人单独谈话什么的,既然有了一次,不是不可以有第二次的!而且我觉得我一定要正直一点,独处的时候容易“好感度爆表”,不代表其他时候的时候(例如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没好感度啊!所以我看后来赤壁之战鲁肃先回来,就是无意识在大家面前放闪吧!鲁肃你个面子星人……你到底是有多爱面子啊!




这么分析来……我觉得要算最亲密,还是读者给答案吧……我已经完全没有脑子了……





关于权肃闪光弹的背后,我自己有个胡扯的脑补。

吴书曰: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

吴书上记载的鲁肃是这样一个人,感觉和爱面子有点远?那为什么放闪的时候特地要说到“足以显卿未?”
人不是都有两面性么,既然鲁肃在周瑜面前那么豪爽,他的另一面在什么时候表现了谁知道呢?
我很怀疑他既是个豪爽的人,也是个傲娇的人……(鸡蛋都扔过来吧)
他是周瑜的人,但是也许有很多想法和周瑜有不同,他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有点小不爽(不是不爽周瑜要忌恨他,是单纯不爽而已),然后跟孙权私下见面的时候就偷偷表达了这个想法。

完蛋,我最终还是无法阻止我的手把我这不靠谱的脑补写在一个考证帖里:

还在当宾客期间的某一天
孙权(起身行礼):子敬兄,今日受教了。
鲁肃(赶快跟着行礼):孙将军,过奖了。
孙权(随口一说):你和公瑾必在此事上有一番雄论,可惜孙某无缘得见啊。
鲁肃(被戳兴奋点):其实当时我和公瑾说[此处省略一千字]。
孙权(被带动兴趣):原来是这样,最后你还是没有说服公瑾咯?
鲁肃(严肃认真):我投奔公瑾,自然要听他的;至于我的意见,备用吧。

孙权内心:我知道了,这位大叔是觉得自己才华被埋没了。<-正确
鲁肃内心:我很严谨地陈述了前因后果,就是稍微夹带了一点不满,应该没有什么不会被发现。<-错误

某人凯旋的那天
孙权内心:机会来了,给缺乏认可的大叔来点心理安慰吧,他这次真干得不错。
孙权(王霸):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鲁肃内心:咳,有、有点感动……果然没有投错人……怎么有种虚荣心被满足的感觉,好感动,终于被认可了……不,不仅仅是这一次干得不错就能彰显我的才华!我的那些话都成为现实的时候,才是真正彰显我才华的时候啊!
鲁肃(豪迈):未也。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

所以我想说的是,那个“显”也许说的不是“爱面子”,而是“显示才华”的意思……

我在倦子的帖子http://3gjqs.com/read.php?tid=24287的沙发,还写了一段不靠谱的脑补




还有一特殊人物,不过不会算在最后的总结里:关羽。
呵、呵,鲁肃估计才是被气死的吧!在益阳恨不得俩人拿刀干一架吧!




其实那个神秘的庞统君,应该也要默默算上一份……他这么有名气的人,啥时候成为周瑜手下的,传里没有写……鲁肃了解庞统的程度,应该不会亚于对吕蒙(至少还有学渣吕蒙的印象)的了解程度才对,要不然还写推荐信?这又不是校长给从未谋面的学生写推荐信那么随便!……鲁肃为啥把自己这边的人才推荐给刘备当下手,这个真的很蹊跷……




嗯,还有个小细节:鲁肃和甘宁,也有点微妙……
鲁肃200榻上策的内容,甘宁在几年之后归吴也有提到过相似的:
“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兒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脩,怠於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甘宁传》
这个易老师发现过的……

而我还看到了一点啥呢?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兒,健兒亦乐为用命。”《甘宁传》
“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鲁肃传》
这个养少侠+轻财的感觉,真熟悉啊……乱世必备技能之一啊……

嗯,如果你还能想起,在孙权发彪要吕蒙攻取三郡的时候……吕蒙带着凌统,鲁肃带着甘宁……停止脑补!




在我准备发帖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周瑜到底是和孙策呆在一起的时间长,还是和鲁肃呆在一起的时间长。
那啥,其实时间长和感情深之间的关系是不一定的……所以我强调一下我只看呆在一起的时间长短!


“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
这是《孙坚传》第一次提到孙坚和讨伐董卓扯上关系。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这是《周瑜传》讲的他和孙策结拜的故事。
中平三年是186,而他和孙策的出生年份是175,所以他俩最早可能在11岁见面。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孙坚传》
孙坚死的时候是初平三年192

“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孙策传》

兴平元年是194,而对应的《周瑜传》的记载是:
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从这两条资料来看,孙策和周瑜11岁见面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分开的,但应该是在大于等于19岁时(194或以后)重逢,之后的时间就算不考证,算他们天天在一起,孙策26岁去世,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只有七年啊……

更何况在“吾得卿,谐也。”之后的《周瑜传》是这样的:
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孙策让周瑜“回去”镇守丹阳,也就是说他自己干别的去了,这明明又是分开的意思啊……所以,他俩后来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七年吧……

如果我的考证还算可靠,那周瑜和鲁肃呆在一起的时间,就算比孙策短,最多短三年!
算法是186-192都在一起(其实感觉真不可能),然后加上后面的七年,就是13年;
而鲁肃和周瑜是10年。




以下是所有时间表内的考据
曹操的传《三国志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 第一》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01.htm

刘备的传《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 第二》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32.htm
诸葛亮的传《三国志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第五》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35.htm
庞统的传《三国志 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 第七》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37.htm

孙坚和孙策的传 《三国志 卷四十六 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第一》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46.htm
孙权的传《三国志 卷四十七 吴书二 吴主传 第二》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47.htm
太史慈的传《三国志 卷四十九 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第四》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49.htm
张昭和诸葛瑾的传《三国志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 第七》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52.htm
周瑜、鲁肃和吕蒙的传《三国志 卷五十四 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第九》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54.htm
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甘宁和凌统的传《三国志 卷五十五 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第十》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55.htm
陆逊的传 《三国志 卷五十八 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angzz/sgzz_058.htm

- - - - - - - - - -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周瑜传》
“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鲁肃传》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张昭传》
“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程普传》
“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黄盖传》
“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韩当传》
“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蒋钦传》
“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周泰传》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吕蒙传》
“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太史慈传》
“父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凌统传》
- - - - - - - - - -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於沙羡。”《孙权传》

“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臣松之案:孙策于时始得豫章、庐陵,尚未能得定江夏。瑜之所镇,应在今巴丘县也,与后所(平)巴丘处不同。”《周瑜传》

“从讨刘勋於寻阳”《程普传》

“从征刘勋”《韩当传》
- - - - - - - - - -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至夜卒,时年二十六。”《孙策传》
“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孙权传》
“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於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诸葛瑾传》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周瑜传》
“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肃从其言。”《鲁肃传》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陆逊传》
- - - - - - - - - -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会稽)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孙权传》
- - - - - - - - - -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周瑜传》

“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太史慈传》

“又从征江夏,还过豫章,别讨乐安。乐安平定,代太史慈备海昬”《程普传》

“破黄祖,还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韩当传》
- - - - - - - - -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於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於旧臣。宁陈计曰……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宁谓昭曰……权举酒属宁曰……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甘宁传》

“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孙权传》
“蒙勒前锋,亲枭就首……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乌林,围曹仁於南郡。”《吕蒙传》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周瑜传》

“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鲁肃传》)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九月,公到新野……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曹操传》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孙权传》

“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传》

“后随周瑜拒破曹公於乌林。”《甘宁传》

“与周瑜等拒破曹公於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凌统传》

“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程普传》

“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韩当传》

“瑜部将黄盖曰……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周瑜传》

“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周泰传》
- - - - - - - - - -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十四年,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备领荆州牧,屯公安。”《孙权传》
- - - - - - - - - -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所过肃清,还屯芜湖。……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陆逊传》
附注:《陆逊传》中的以上记载,那个肃清的还是山越,相当于还蛮久远的事情了;“会稽太守”事件,陆逊也只是和孙权见了个面,好像也没有大动作(如改变防地或者行军),之后下一个记载就是去见吕蒙要坑关羽了,所以推断,周瑜死的时候,孙权在芜湖迎接;而陆逊,就在芜湖!

“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吕蒙传》
附注:这里的“还”我估计是在周瑜还没死的时候回孙权身边接受封赏,然后在周瑜死之前在寻阳驻扎。要不然他要是回孙权身边还呆着,那就要和孙权一起去芜湖,再和鲁肃一起上任,就谈不上是鲁肃路过他了吧?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臣松之案,瑜欲取蜀,还江陵治严,所卒之处,应在今之巴陵,与前所镇巴丘,名同处异也。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周瑜传》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鲁肃传》
“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孙权传》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程普传》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传》
- - - - - - - - - -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亮与关羽镇荆州”《诸葛亮传》

以上可以对应着《庞统传》的记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 - - - - - - - - -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曹操传》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孙权传》

“后从权拒曹公於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曹公遣硃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於是权亲征皖”《吕蒙传》

“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甘宁传》

“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周泰传》
- - - - - - - - - -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十九年夏,雒城破”《刘备传》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庞统传》

“於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吕蒙传》

“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鲁肃传》

“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硃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甘宁传》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凌统传》

《孙权传》这一段都是:
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硃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巴丘今曰巴陵)。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於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

《吕蒙传》也是一大堆: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馀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於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於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於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孙皎〕,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鲁肃传》比他们少因为他们都讲清楚了: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甘宁传》的小插曲: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权嘉宁功,拜西陵太守,领阳新、下雉两县。

《凌统传》不要被遗忘:
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
- - - - - - - - - -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秋七月,公至阳平。……鲁溃奔巴中。……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曹操传》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刘备传》
“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诸葛瑾传》

“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程普传》

“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师还,遂征合肥,既彻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於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吕蒙传》

“从征合肥,魏将张辽袭权於津北”《蒋钦传》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甘宁传》

“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凌统传》

“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曹操传》
- - - - - - - - - -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鲁肃传》

经过以上考据,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东西还是脑补起来很有趣的:
1、诸葛瑾和鲁肃一起被拜为宾客的那一年,陆逊正好也来了,是个大家互相认识的好机会呀,应该很热闹;
2、鲁肃从赤壁先回来是他倒数第二次见到周瑜,周瑜亲自回来向孙权表明想要“软禁”刘备应该是最后一次,这之间我真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3、周瑜去世之后,吕蒙、鲁肃和孙权的感受各不相同吧。最让我觉得兴奋的是,陆逊也在……让我想到那句“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4、鲁肃修岳阳楼时候的复杂心情,一言难尽啊;

权肃王道 2013-10-01 22:57
我的沙发!!!!!这是我的~~~~~~谁也不许抢咳咳……以及尊心长啊……待我细细观之
=====================================================================
我看了,我真的看了!果然不是考据党真心看的艰辛,我看到的通篇结论就是不管是谁,好像都能跟子敬扯上点关系……容我再看一遍
=====================================================================
最后好吧……我真的看了三遍……可是最后要推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应该是周瑜跟鲁肃才是最亲密的吧,瑜肃什么的最美好了??好吧我果然不适合考据……嘤嘤嘤……

游戏人生 2013-10-02 10:31
好长!!!需要慢慢看喵…………考据贴必须顶~~

P.S.某《1800年前的政治疑案探究》越看越觉得糟点太多到不知从何入口……

明王无双 2013-10-02 11:30
话说这个考据也扯不开的权肃是怎么一回事【从权肃模式→ALL肃模式的我

天天 2013-10-02 22:43
考据党辛苦,其实我只是来看看论坛还抽风吗?最近一直登陆不了

慕可 2013-10-02 22:53
膜拜考据帝!!!一条条的论证和史料闪瞎狗眼

鬼谷无游 2013-10-04 19:27
鲁肃那个荆州牧没什么可以诟病的,这样的态度反而让人觉得,荆州是真·东吴借给刘备的,完全给将来东吴动荆州这块地方找了个借口留下个余地。但是事实上,荆州,和孙家有一毛钱的关系么。子敬先生才是真奇才,而且我觉得他老人家要是活的命长点····真不好说。对比榻上策和隆中对就会发现,子敬先生可比孔明先生狠多了。

墨语茶韵 2013-10-05 22:36
好长啊。。。慢慢看。。。
一直被大叔状的鲁肃戳心。。不过我觉得即使和诸葛同为三分支持者,关系也实在说不上好,毕竟二分三分也都各有一干支持者的,东吴大部分人可能还是想尝试一下二分的战略
肃瑜死忠粉一只

黄棘 2013-10-09 15:22
我想说撸主是花了多少时间搞出这么长的东西!!!!!!
然后我的关注点就在一句话上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鲁肃是周瑜的人。不管周瑜的效忠对象是谁,鲁肃是周瑜的人……因为鲁肃直接投奔的对象是周瑜。对比之下,诸葛瑾投奔的人是孙权本人,所以应该是跟着孙权的无误。”
以上=W=

草氏字豆萁 2013-10-10 23:03
百忙中抽出时间,简略浏览整篇考据。
凌歌你太棒了!!!给你点一百个赞!!!并要求你把这个word文档给我发一份,以后我再写历史权肃文的时候,就靠这份考据了!!!

       第一感慨是:好可惜,我以为你会考据他们的亲密程度,还会有个比较列表什么的。不过其实楼主不列出大于号什么的我也能看出,楼主在主推瑜肃肃瑜。后面一大部分考据孙策生死时间是要证明周瑜跟鲁肃更贴近吗?说道鲁肃周瑜的关系,让我想起了《赤壁》电影里面的肃瑜关系,手下告诉周瑜粮草不足,周瑜非常理所当然指指身后的鲁肃,大概说“子敬,你把你家剩下的都拿出来吧。”鲁肃一边摇头一边答应说:“嗨,这朋友交的。”←(这是大概印象,详细你们去看电影)因为两人太熟所以说话也不不会一套一套的。我好奇凌歌你怎么推断出鲁肃一直跟着周瑜呢?考据里面有清楚说明鲁肃就是在周瑜麾下的记载吗??如果有清楚的时间地点记载,不妨也列出来?你所推断出来的鲁肃是周瑜的人,这点无可厚非,但是鲁肃投吴以后,我不认为鲁肃的官职就那么巧一直在周瑜周围啊?←这段我所指的是200——208赤壁之战之前的考据。还有,我糊里糊涂就没看明白,鲁肃和周瑜怎么就在一起10年了?你确定这10年没有分开?(可能我看漏了,粗略浏览,你等我二周目,如果我二周目回来,发现真的一字不差是10年,我就把这段删了。如果我还没懂,还是需要你来给我科普)
        第二个感慨是,可惜了刘子扬,我觉得刘晔那边的考据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多,同时也能揣摩一下鲁肃投吴的心理,以鲁肃的政治目光来往前推,个人觉得非常玩味!= =不过因为资料少,我又不好推敲,所以还是等待大神出现,给我们科普吧。
        第三个感慨就是,我去!楼主把瑜肃关系科普得杠杠的!!点赞,这对CP真爱无误啊!——然后我萌了孙权X诸葛瑾!!!这到底是为什么会开了这道门!!!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觉得楼主列出的瑜肃铁证如山,作为孙权本命的觉得,唉,让他们相爱吧,给我主再找一个贴心的(喂喂喂!!!)并不是,其实就是这些错中复杂其实又很简单的关系里面,我不知不觉觉得诸葛瑾脱颖而出了,让我对那对君臣充满想象= =楼主,你成功了,拆CP神马的,我帮你……
        第四个感慨就是,周瑜死,陆逊居然也在??!!!其实他在也不出奇!脑洞一下那个情景,真特么感慨。这点发现让我眼前一亮!(反正我不会想到什么好东西的!)还有庞统这号人物,楼主你在前面列名单的时候应该加上他的名字啊,关于《周瑜之死》那篇考据,作为阴谋论者的我,眼睛又亮了,虽然我不是全认同,但觉得挺有意思的,至于那阴谋论……= =反正我也不会把我想到的打出来的= =(有些晦暗面还是我自己知道好了。)

最后再要求一次,凌歌把文档发给我!这篇考据给我留下不少谜面,我需要归纳一下=3=,辛苦啦凌歌!

山核桃 2015-06-09 23:13
其实我总觉得如果鲁子敬跟刘子扬走了,做个曹魏方面的大员,一辈子平平安安也挺好的,这样就不会成为一个早逝的都督了,会不会比较幸福,看来我是个没什么志向的人才有这样的想法

石砂 2015-08-11 09:51
佩服每位考据党!好长一篇超认真 真爱啊XD
一直以来都觉得周瑜和孙权和鲁肃更亲密些 当然是从立场角度考虑

石砂 2015-08-11 09:55
虽然也有可能但是个人认为那个时代身不由己啊~无论到哪方都是难逃战乱和劫难的 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来说子敬的境遇和结局已经算是不错了

老虎爱鱼 2016-02-21 12:03
考证党辛苦了,像我这种为了基情始读书的人肿么说呢!是没耐心对着时间去梳理的,我的印象中鲁肃一直是文臣一类,啊我指的是鸽派的性格,深沉宽厚无愧敬之一字为什么我想到荀彧啊我的文若让我哭会,可能史上记载鲁子敬的时候年龄已大日渐稳健,真真想不到他年少气盛的时候呀!但从榻上对还是稍稍可见,最后我要抽风的说一句,周瑜在孙策死后,越来越像孙策,打仗时的风格可能在孙策活着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也可能是换位思考,但喜欢用脸色诱的森森攻气(你够了)太像了,攻气满满不解释叫我女王大人(摔)鲁子敬在初恋刘子扬走后,就变成了总受…然后,得人才者得天下,基友王道,三国搅基史就更乱了

当代轩冕 2017-12-28 20:52
先膜拜一下考据党,提出观点就要这样用史料证明才对嘛~
其实扭三的子敬和史向差距还是挺大的,史向的“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苏点,当然扭三的人妻子敬也是我的最爱~其实我觉得楼主还可以试试从淮泗外来士族和江东本土士族的区分来考证一下鲁肃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样一来周瑜和鲁肃同为外来士族,关系好可以说是没毛病了,至于孙权,早期仰仗周鲁,后期孙氏政权在江东立足,慢慢过渡到陆朱顾张,难道这就是他后期在伯言面前说子敬两长一短的原因?仲谋你不厚道啊ORZ。。。
再照史向鲁肃一箭射穿盾牌的梗,和关二爷打一架完全不怵啊~难怪敢去单刀赴会什么的

当代轩冕 2018-01-22 22:06
继续来顶一发考据贴~其实子敬作为战略家,外加还点了外交方面的技能,关系好的人还是挺多的,虽然这么多CP里我还是只吃权肃嘤嘤嘤

当代轩冕 2018-01-22 22:22
不过说起来我家子敬这么好~当然会有很多关系亲密的好友~

当代轩冕 2018-01-26 18:40
话嗦我一直觉得周瑜后来提出的二分战略并不是特别有可操作性?毕竟刘备后来也是坑蒙拐骗全上齐了才占有蜀中,如果只是硬碰硬的去打.....总觉得成功率并不是太高?
而且当时江东还处于人齐心不齐的地步,也不能太指望朱张顾陆能怎么出力.......

当代轩冕 2018-01-26 18:41
不过子敬确实是和很多人都关系好啊,子敬死后诸葛亮还隔江为其发哀.....瑜肃蒙肃都有史料支撑,君以为继什么的,不过还是权肃的闪光弹更足!!!

布都御魂 2018-06-18 18:14
周瑜并不是二分战略,他是要一统天下的"北方可图也"
他要取蜀的时机十分难得!当时刘备寄寓并未做大,曹操新败南郡,吴军士气大振,西蜀不断有人归降东吴,甘宁庞统都熟悉蜀地,乃天赐良机!
所以周瑜才说取蜀"谓若在握"
以周瑜家世他与马超可能也有交情,如果他不死,一切皆有可能!

行吧 2020-03-04 00:13
鲁肃因为名字的关系,感觉就很严肃哈哈,其实很有战略眼光

武乡侯丞相 2020-05-31 19:20
太详尽了 ,其实很喜欢鲁肃的 三国演义把他弱化了

海底星明 2020-08-12 22:12
感谢考据!!
好长呀2333以后慢慢看
“此天以军授孤也”这句真是权儿对着瑜肃两个人专用兴奋语了哈哈哈哈
我在《江表传》里还看过“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糊冷冷 2020-09-21 10:29
感谢考据党,如果写历史文可以拿来当参考啦~
我觉得阿瑜和子敬应该是挺好的朋友的,真好啊,哎
然后权肃果然是真的w


查看完整版本: [-- 【考据】《三国志》中和鲁肃关系亲密的人有哪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3525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