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话说有谁也觉得编荀彧因为饭盒死了的人挺有才的不? --]

三国JQ研究所 -> 舌战群儒(杂谈) -> 【原创】话说有谁也觉得编荀彧因为饭盒死了的人挺有才的不?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崔文 2011-02-09 09:28

【原创】话说有谁也觉得编荀彧因为饭盒死了的人挺有才的不?

本文全体属于一个半夜坐火车被包厢里震天的呼声给闹失眠的家伙的瞎琢磨,手上那会儿也没资料,基本就是想想说说,要有虫啥的欢迎各种捉。
========

         我觉得编荀家饭盒的这人还真挺有才的,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老曹家要死人就有了饭盒。还就他这理由微言大义的又有趣儿,真是太带感了。

要不是有裴注的记载我还真要以为一个空盒子就把荀令给逼死了是这几年现编的。导演派人送个饭盒,说你去领便当吧于是龙套就下台鞠躬了。


问题是,我脚得令君怎么都不算个龙套吧就这么一空饭盒就打发了挺亏的,怎么也得装一盒子各种死法让他自个儿挑才算点名主题并且给够排场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人家去犒军给你发圣诞礼物呢曹爹忽然回一空盒子,就算他回的不是俄罗斯套娃我也可以认为曹爹是嫌礼物发的不给力还要啊。话说事关生死您也不问清楚就一头热的笃定曹爹让您去死,令君您琼瑶奶奶附体了怎么地啊。不好意思,从记载来看我从来不以为荀彧是个温顺的家伙这事儿以后再说,总之常识来说,不说人都有惜生的本性,不到逼不得已没谁想死,就说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为了实现他自己家国天下理想的人会愿意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我也没办法理解,荀彧不是为曹爹生的,自然也不会莫明其妙的听他一模棱两可的话就去死。
从曹爹的动机来说,怎么的日子过的好好的人也没招他惹他就让人去死呢,况且人还是老基友。要是高洋高澄他们老高家谁出来做这事儿还有可信度,总得来说,曹爹还算个很有良心的人,就精神状况来说,这种抽风事儿在老曹家真没啥可信度哎。
看看曹爹让死的人,基本上是死有所因,嘴贱算一条。几个比较著名的死人,崔琰传说中是冤死的,但是这哥们儿忒高调,被曹爹免了官让他闭门思过呢他老人家天天开大门儿聚众说曹爹坏话,他还不是说坏话说死的,就是高调死的,丁仪那哥们儿实在是人品也不咋地,还替曹植争位子,曹操咨询这个替补谁来坐,人家都低调的拿个信封讨好了交上去吧,就他一个直接写了个曹丕,谁都看见了,于是丁仪各种坏话,这哥们儿真够呛的很。

孔融,那倒确实相当冤,但绝对大嘴吧HD版,另外孔融那家伙放现在绝对可以给他安一扰乱治安的罪名,曹爹心心念念要做的事儿,禁酒啊,啥的,他都大唱反调,你说你有啥正当理由也成,曹爹也不是不听劝的人,但他就是凡是曹爹暂成的我就反对,并且公开发表的理由都挺二五八万并且泼皮无赖的,比如说那两篇论酒禁书,古来成功皆因酒,不给喝你就等着倒霉吧= =!!这人,搁谁眼面前不糟心啊,荀彧跟这个绝对不是一回事儿。

王粲的儿子那是板上钉钉的干了造反的事儿的,按说灭门也算按章办事儿了,这全杀了的事儿我家丕殿主持的,曹爹回来一看,诶,老喷油绝后诶,赶紧的把王弼他爹过继过去,不管是父子俩唱双簧还是真是我家丕殿这事儿太认真了,结果总是曹爹还挺念旧情。

这几个死人都是死的有原因并且理由挺冲分的,不是哪天老曹不高兴了就炮灰的,没道理荀彧就忽然来这么一下,按理说饭盒充其量也就是个道具,倒是愣被编排成了原因。三国志另外的说法是以忧薨,这个愁死了我脚得不是林妹妹那样愁死的吧,你说你一刀光剑影里滚过来的大男人莫名其妙的郁闷死了,谁信啊,就算你要去跟老曹说说不能称王这事儿他不让你说你也不能郁闷死吧?还不如说是自杀或者被逼自杀的另外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跟第三种说法其实相互照应,就是所谓还是因为伏皇后那事儿给追究了,但是这个追究的原因就很有想象力,说是让他去杀,荀彧不肯于是曹爹就怒了= =这个作为理由挺坑爹的,做借口也没饭盒有说服力,但是我脚得吧,这种说法跟第二种说法连起来看就是一件事儿,就是令君当时主持,或者参加了一件非死不可的事儿,可能就是兵变或者带着小皇帝跑路,或者是他自个儿组织的或者就是参加了,被曹爹发现了,特别被调出中枢去发礼物很可能就是破案需要,这事儿现在没板上钉钉的证据,我手边也没数据库不知道有没有人对此做过推测,反正我就无责YY一下把这不小心给弄成寓言故事的饭盒事件给他小说化或者伪历史化一下。


令君从曹爹私人参谋到令君这身份变化挺要命的,就好比勾践派个美人儿西施去夫差那儿卧底结果西施真看上夫差了一样。荀彧尚书令后期那些糟心的事儿基本就是这性质。伏皇后那事儿,他知道,按说知道你就报啊,要不然要你卧底干啥。这事儿还不只玩忽了卧底的职守,要是事情败露了搞不好就掉脑袋。后来差不多做了相同选择,知而不报的许允就在李丰夏侯玄反司马事件里被追究死了吧。结果呢,这事儿曹爹居然没要他的脑袋,你倒是告诉我这么大一事儿你不让人死有所因你干嘛发个饭盒让人死的那么无厘头啊。所以,对谋反知而不报这件事儿都没让曹爹杀令君,后来让令君不得不死的事情必然比这个更加严重,我个人倾向于令君可能趁曹爹不在家组织了一次反叛或者兵变未遂,可能跟伏皇后他们那伙人有关也可能是自起炉灶没带他们玩儿。(我脚得跟伏皇后那伙靠不住的人没关系。)
有人说,荀彧多正派一人啊,怎么会参加这种阴谋诡计的玩意儿呢。就这人这么一句话也有人信。= =我说荀彧不是小白兔吧,也不是菩萨,老荀家姓荀呢,荀子的荀,儒家因为分化出来法家名声最不好的那荀子,法家讲法,术,势。说难听点儿就是时机合适只要是道理是对的事儿都可以做,曹操还挖人坟呢,荀彧怎么没气死了呢。别说荀子离荀彧好久了,那时候的大族大的一个理由就是掌握一部经典的解释权,看看跟荀彧混的好的荀悦都干点啥就知道这家人都是荀子的好学生,既然匡扶汉室是对的,一次事变解决一个要不臣的臣子真是再正义不过了。
曹魏的中军制度是曹爹行军打仗留下来的由传统而制度的一玩意儿,何兹全老先生有专文说这个,反正两点,中军,曹爹出门打仗喜欢带最亲的兵,这种铁杆儿兵团一般离他最近兼做保镖,另外,改朝换代的时候司马昭他们动的也是中军的脑子,具体可以看我家羊祜在高平陵那事儿之后官位的诡异变化。曹爹的亲信兵团在外面打仗,留在许昌的兵肯定还有,皇帝身边的其实没几个人的五校官职还在,大小也得有几个使唤的人。曹爹在外,这时候搞政变啥的最好了吧,衣带诏那事儿不也是这么策划的么。这时候联合几个外军都督,一部分忠于汉室的大臣去投靠别人还是挺有可能的,孙策当时不就把抢皇帝做为既定战略的么。
另外,曹爹当时想干嘛也清楚,就是封王不臣呗,令君不是把五毛党董昭说了两句么。话说骂完了就完了?一般只动嘴不动手的不是肚子里没货的草包就是胆小鬼,前一条,直接叉掉不解释,王佐才神马的广告那时候没现在这么不靠谱,胆色的话,当年谁鄄城单身退敌来着。所以,有契机,有能力,有非做不可的原因,荀彧很可能就是想反了。不知道是告密呢还是被发现了,或者是闹起来被收拾了,总之没闹大,所以我们都不知道。话说当时留下来倒现在的资料真是比九牛一毛还少,它没写不见得就没,我都怀疑没写是曹爹或者我家丕殿因为某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抹掉了。

我脚得到谯,是曹爹分化也行,调虎离山也行,反正扣押了这点是公认的,一直扣押到寿春,是在做思想工作还是咋地不晓得,总之最后的结果应该是荀彧认了并且死不悔改,这两人的路这样就走到头了,荀彧应该被暗示自杀,也算比较体面,这样还能有个好听点儿的谥号,要不然敬侯搞不好就变成丑侯厉侯了= =!!暗示是饭盒还是杯具都差不多,我觉得杯具更应景一点但人家先编的饭盒就饭盒吧。
另外一个有点类似的事儿,杨修之死,众所周知的原因也相当扯淡,太聪明= =!!话说就是这个扯淡的理由我都觉得比饭盒靠谱,烦嘴贱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家令君不嘴贱那是肯定的。真正的原因,我觉得中华书局那于涛分析的挺靠谱,就是大植党杨修在丕党和植党某个众所周知的原因的争斗中被曹爹找平衡了。话说曹爹的平衡一般都是先找我家丕殿的,比如说好好的找个理由把丕殿的基友刘桢去丢给曹植使唤。杨修这个绝对是我家丕殿心头大患不能忍很久了。话说这个杨修跟丁廙兄弟(见上面)一样没少给我家丕殿穿小鞋,小报告大王啊丕殿差点被他害死了。所以要说他死是曹爹找平衡外加丕殿落井下石差不多。但是这个理由显然不上台面吧,于是就丢了个一饭盒饼干出来,也居然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儿的。(老曹家到底是有多爱饭盒这道具啊。)





昔年柳绿 2011-02-09 09:30
坐上了沙发于是淡定编辑。
分段是分了但还是看得眼晕啊抱头。

基友你历史蛮灵通的单从历史角度我没啥可说的我就是个历史废柴,那就说说yy的部分吧。

扭三里面一个空食盒就把人打发了猪鞭啊高导啊肯定是偷懒来着……三国想拍出权谋来,还是挺难度的,为了节约资金节约时间,索性空降一空食盒,煽情且干净利索地把令君给打发了,这生意老划算了。也别总是一还原历史的高度去要求一电视剧嘛。

要说荀彧不是个省油的灯,背地里搞了点小九九被曹爹发现了要处置他,这个思路还蛮好的,历史荀绝不是小白兔(不过扭三荀还真是噗),曹爹也不是随便乱搞人的,特别是身边那几个大臣,像荀彧这样不是善终的,还真是蛮少的。
所以说做人要做贾狐狸啊!(等下你跑题了吧!)

死亡沙司 2011-02-09 09:37
楼主你一直不分段不换行我看得十分眼晕啊曹操要荀彧领便当这事电视的说法是因为他想称帝然后荀彧不愿意所以给他个空便当说明你没用了别吃白饭了所以荀彧一怒之下就去死了不过他死了曹操也没有称帝算是个双虐的结局吧其实楼主你应该看出来了我是在报复你是故意在报复你啊!

蓝波大人 2011-02-09 09:41
板凳!什么,就编辑了一下就地板了?555555555
话说gn你这一片密密麻麻的看的我眼睛都痛啦!不过还是全部看了下来。话说,所谓领便当就是去死,这个比喻还真是很切合目前对荀令的死的说法。。。不过其实忧愁而死。。。还是有可能的吧,因为各种理想不能实现。。。

不过我觉得曹操不是那种飞鸟尽良弓藏的人,就算是,那个时候也还没有远远没到飞鸟尽狡兔死的地步。。。




菊花三弄 2011-02-09 10:03
基于狗血悲虐的基情角度看,我还是倾向于荀后不能容忍曹操称帝觉得生无所恋或者大失所望而自尽的,空饭盒什么的就是个引子,用我同学的话说,空饭盒是曹操暗示装他脑袋的。

凛之夜矢 2011-02-09 10:14
LZ您要是对曹魏有意见可以,也不用歪曲历史随便YY啊
伏皇后那事根本不存在,易老师已经分析过了,我同意他的观点,这是罗灌水瞎编的,那人实在是太讨厌了,衣带诏也是在正史上一笔带过的东西
至于令君谋反那真是天大的荒谬,他为之奉献一辈子的事难道要自己亲手毁掉么?既不能否定自己的一生,又无法背叛自己的理想,在矛盾中只能郁郁而终。他的主君和君主不是一个人啊。我还是认为令君用自己的死完成了最后一次成功的劝诫,也杀鸡儆猴的改变了当时士人集团的立场,让他的继任荀攸钟繇等继续扶持曹魏政权。用自己的鲜血染便了主君的权力之路。
无论是空食盒还是以忧薨,都是在寿春凄凄惨惨戚戚的凋零,孤独而绝望。

酱油 2011-02-09 11:19
LZ啊,拍戏有他的限制性,导演只会挑最具有戏剧性的部分拍摄,所以戏剧和电影一向只会挑最精华的部分拍,而且多种可能性并存的时候通常是挑最能吸引眼球的那个来演

猪卡梨 2011-02-09 11:20
又一学术贴=v=饭盒神马的前排占座慢慢围观……

昔年柳绿 2011-02-09 12:18
引用
引用第5楼凛之夜矢于2011-02-09 10:14发表的  :
LZ您要是对曹魏有意见可以,也不用歪曲历史随便YY啊
伏皇后那事根本不存在,易老师已经分析过了,我同意他的观点,这是罗灌水瞎编的,那人实在是太讨厌了,衣带诏也是在正史上一笔带过的东西
至于令君谋反那真是天大的荒谬,他为之奉献一辈子的事难道要自己亲手毁掉么?既不能否定自己的一生,又无法背叛自己的理想,在矛盾中只能郁郁而终。他的主君和君主不是一个人啊。我还是认为令君用自己的死完成了最后一次成功的劝诫,也杀鸡儆猴的改变了当时士人集团的立场,让他的继任荀攸钟繇等继续扶持曹魏政权。用自己的鲜血染便了主君的权力之路。
无论是空食盒还是以忧薨,都是在寿春凄凄惨惨戚戚的凋零,孤独而绝望。


GN,LZGN不是对曹魏有意见,她挺爱曹魏的,只是爱的方式和语气比较那个不同于寻常人……(这个真的不是反话!看我正直的脸!)

作为一个文青我比较喜欢演绎出来的煽情死法……扭头
历史是怎样的,谁知道呢……大家自己揣测一下而已。

凛之夜矢 2011-02-09 12:57
不同于常人,领教过了……
文若不会背叛自己的主君和君主,所以当两人的矛盾日益扩大无法调解时,他选择了委屈自己,进退失据这个词真是一针见血。至于荀子的理念,个人认为性本恶的理论是绝对真理,也坚决拥护法家。文若怎么不是小白兔了,兔子急了也咬人啊,腹黑难道不是褒义词么?
他要发动兵变早发动了,之前有更险恶的战争,以他尚书令的职权以及在士人集团中的号召力,像陈宫那样也不是不可以。主攻把尚书令这个职位给了他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看看后面的司马懿。荀彧行政确实有法家的风范,架空朝廷,监视天子,法纪严明,也积极调和皇族和曹氏的矛盾,夹在中间。

玄青 2011-02-09 13:54
看了LS几位GN的回帖,看来反对居多啊。我和LZGN是类似的想法,只是我没她那么好的文笔……以荀彧的能力地位号召力和胆识要反是有可能的,后来东窗事发被曹操调离权力中心、临走前将信笔记(可能还有证据)烧了也挺符合猜想。曹操经过陈宫张邈的事也肯定有一套应付许都兵变的应急方案,至于这方案荀彧知不知道就不清楚了。荀彧死后朝廷异常安静也很奇怪,若他是莫名其妙的死了反应不该是这样,说明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少,但大家出于各种理由沉默了。曹操也是,念及过往以及愧疚于是将荀彧之死定为“以忧薨”,这事搁别人身上那都是灭九族的。至于荀彧做了什么就不知道了,像司马懿那样嘛,曹操定会打下许都;外联孙刘?他估计连兖州都出不去。反正我是猜不到荀彧的计划的,但我想他也许真的做得到。
但是不管怎样,“荀彧因曹操而死”是真命题。

PS这里萌曹荀的多,都是根深蒂固的觉得是曹操对不起荀彧,而荀彧绝对没有对不起曹操……我倒觉得,你们太小看荀彧了。在我眼里,他才是定天下的主,曹操反倒是他手里的刀,只是这刀太强反伤了自己。荀彧到底和其他曹营谋士是不一样的吧。用现在的话说,人家是政委啊。

PS的PS 荀彧就算是受也是强受啊,才不是小弱受!

居然写了这么多……

崔文 2011-02-09 14:23
易老师的书除了蹲马桶看看我没仔细研究过。于是我去研究了一下,您说的是这段儿吧:
 首先一条,这个寿春逃出去的这个人说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肯,自杀,这肯定是谣言。为了说清楚它是谣言,我们把这个故事稍微讲一下,这个故事大概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建安五年,发生了董承衣带诏事件,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得,就是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的衣带血诏要谋杀曹操,这个被曹操发现,把他们董承杀了。那么这个事情以后就说伏皇后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叫伏完,说皇帝非常的气愤,曹操怎么可以这样,说了曹操很多坏话,那么这封信伏完拿到手上以后就给荀彧看了,荀彧看了以后很反感,没有吭气儿。后来这封信被伏完的小舅子拿到,密封了以后交给曹操,这小舅子也靠不住啊看来是,交给曹操。荀彧得到了消息,就从许都赶到邺城去见曹操,然后跟曹操说,提出个建议,什么建议呢?让曹操把女儿嫁给皇帝做皇后。曹操说这个事情不可能吧,皇帝有皇后啊,再说我们曹家这个女儿怎么配得上呢。荀彧说现在这个皇后不灵的,这个皇后又没有生过儿子,性格又不好,她曾经写封信给他父亲辱骂丞相,话说得非常难听,我们可以趁机把她废了。曹操说:是这样的吗?是啊,她是写了封信啊。你知道这封信吗?知道啊。那你怎么不早说呀?荀彧说,说过了,我老早说过的。曹操说老早说过吗?这么大的事我能记不住吗?荀彧说,哦,对对对对,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那个时候明公不是在官渡和袁绍打仗吗,荀彧害怕扰乱军心就没有报告嘛。那曹操说官渡之战以后呢,你怎么不报告?衣带诏案件是建安五年,荀彧去世是建安十七年,十二年的时间,你怎么讲得通呢?所以这个事情一看就是假的,这个故事,裴松之做注的时候就说:“虽在庸人,尤不至此”,就是最蠢的人也不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荀彧怎么可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伏皇后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后两年被曹操杀掉的。说是她给她的父亲伏完写的这封信东窗事发了,然后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和新任的尚书令华歆两个人到宫殿里去捉拿伏皇后,伏皇后把这个宫门关起来,然后自己躲到墙壁大概有夹墙,躲在夹墙里面,华歆带着人马一家伙冲进去把门砸了,把墙壁也砸了,一把把伏皇后从夹墙里面拖出来。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从皇帝跟前走过,留着眼泪跟皇帝说,陛下就不能救救我吗?皇帝说我还不知道哪天死呢,然后皇帝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然后郗虑坐在那儿,什么话都不说。这个事情是《曹瞒传》记载的,《曹瞒传》是一部对曹操不友好的传记,然后被《后汉书》当作史实记录下来,然后再被《三国演义》大加渲染,以证明曹操如何如何的奸贼,是个汉贼,这样欺负皇后。那么这件事情吕思勉先生说:“一望而知其是附会之谈”,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吕思勉先生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以为写进了《后汉书》就是可靠的,《后汉书》里面靠不住的事情多了去,你以为《后汉书》是什么四大之列就怎么着了。
= =
易老师说,伏皇后的事情是假的,理由是,1,曹操不会让她光着脚丫子出来。2是吕思勉说它不可能。3.可能还要加上曹瞒传对曹操不友好。于是易老师说这是假的。1是这件事的小细节,一个细节不成立没办法说明整件事情不成立。2.这个名人说是假的所以是假的,这种论证方式就是一逻辑巴格。3我就不说了。这三条放逻辑考试里桩桩都是经典的谬误。另外我也没说荀彧的死是因为伏皇后的原因,您看我的原文了么?我说它YY这个事儿还有点儿道理。
另外,我也没说我说的是历史啊,我就说了我是YY了。当然,您要觉得易老师说的是历史,易老师最高,我没意见啊。我就是一推测,合理不合理的您可以指出疑点啊,忽然就搬出来历史这座大山吓死我内。
至于成功的劝诫,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三国志说完荀彧的死下一句就是跟的是曹操下年进位封王。陈寿君真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留给成功的劝诫君啊,怎么就把这事儿的结果给抖搂出来了呢,你不写在这儿会死啊。

芭蕉一叶 2011-02-09 18:50
LZGN你的这个想法我有段时间也这么觉得
但是荀彧最后劳军的路上还和丕殿有说有笑,看了这个细节于是我又把这想法否定了
显然,在被调离许都去劳军的事情上,荀彧没有觉得自己有受到威胁,丕殿整个一个没事儿人
所以,我现在有个比较后现代的解释,还没考虑清楚。。。
最后,就算是CC害死的文若,这也说明不了CC人品不好,统治者的道德是不可以用世俗观念衡量的,ORZ。。。可不可以不要老给CC泼脏水来着

PS:LZGN你这文改得正而八经一些,可以发在三国历史类的论坛里探讨探讨,挺有意思的




麦兜的猪腩肉 2011-02-09 21:31
俺才疏学浅,这么学术的问题就不敢大加讨论了。
但不得不说——很多时候中国人尤其是居上位者很喜欢玩暗示,桃子咳嗽眼神香料空便当盒什么的,扯远的说还有《西游记》里孙猴子去拜师那里,俺想破头都没想出“为什么敲3下脑袋就是3更后去后厢找师父”默契要求太高了
以俺这么直棱子的性格这么有限的智商,回到三国(或任何时期),保不住就直接说:“老大有什么事你直接说呀别让俺猜俺也没那么高的智商能猜出来”
因为玩暗示是个高难度活

芭蕉一叶 2011-02-09 23:45
呵呵呵~~~~LZGN尊是一个认真的人
额说给CC扣帽子不是说得GN你啊~~~
额说的就是那些认为CC负了荀彧的筒子,哦,扶额
另,GN你说的是两次劳军之争是这个?
————————————————————————————————————
应该不是十七年那次。这段出自典论自叙,lz漏抄了前面一句:后军南征次曲蠡。
重要的两个信息,南征。曲蠡。曲蠡在许昌附近的颍阴,现在的河南的临颖,之后曹丕代汉巡游就是在这个地方接受天子让位的。一般天子犒劳出征就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可见这一次出来的不是很远,跟记载的令君临死的那次在谯县就是安徽亳州的地点不合,令君最后死在安徽寿春,到了亳州一直留到寿春还情有可原(在曹大的进军线路上)从天子脚下一直拉到寿春去就有点不合理了。而且曲蠡这次应该是犒而亳州那次应该是劳,一个是班师一个是进军。
再说南征,曹大比较重要的两次南征,一个十三年赤壁,一个就是十七年把令君搞死的那次。这两次南征我家太子都从军了,理论上是都有可能相遇的。但是从太子的行文来看,首先,十三年进军过程中曹丕做了《感物赋》,用了和《自序》中一样的叫法儿,南征:“南征荆州,还过乡里,舍焉。”另外,典论自叙这一段,到出现令君夸他都是在说他小盆友小时候身体倍儿好,骑术射箭倍儿棒。一副孩子气,在这段的材料安排里面,时间间隔一般都是两三年:
百姓死亡,暴骨如莽。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建安十年, 始定冀州,濊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后军南征,次曲蠡……
这一段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说骑射,下一段开始就是说击剑。之前的事件他老人家都给出了时间就碰见令君这次来了一句“后”……我了个去的……这一段的总体时间安排应该还是少年时代的事情,我家太子追述自个儿少年英雄每隔两三年就有进益。而如果硬要给我家太子的人生用时间来划线的话,少年和成年的界限就是建安十六年升了五官中郎将丞相副的那年。虽然还不是太子但是这两个官就是接收并培养执政班子的事儿,这之后他的身份变了整个的兄弟斗争也明朗化了,跟前面的时间基本可以区别开来。另外,十七年的从征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这年我家太子已经是实际上的储副,“御驾亲征太子监国”是惯例,尽管那时候曹大还不是皇帝我家太子也没正式立但是这个惯例是可以比的。可是这回还带着我家太子跑了,曹植留守。并且在六月份的时候曹爸像康老三一样做了一个百官议论俩兄弟谁好的挫事。这段发生啥了我没怎么研究过,但是事实是十六年之后曹植童鞋还不消停曹大也没怎么太拿定主意,因而我想这次带谁留谁后面很可能是有文章的。按照我家太子的心理习惯,他幽怨啊啥的都捡无关紧要的“闲愁”来幽怨,自叙的上下文也都是明面儿上清楚的简单事情,没必要忽然中间插一个阴谋环绕的十七年。另外,这一年我家太子的好朋友阮瑀死了,这是我家太子第一回遭遇喜欢的人死掉的事情,他还做了个《寡妇赋》,还挺难过的。跟向令君没心没肺炫耀的这个心理年龄差距有点大……因而从文章材料的时间安排和写作者的心理习惯来说,这一个“后”的这段发生在建安十三年更加和前后文紧密相关。
其实十七年也没啥不可以的,我热爱十七年的这种说法儿,太tmd虐心了……

凛之夜矢 2011-02-10 09:12
我才没有小看令君呢!
荀彧绝对没有对不起曹操,这也是真命题。
曹操对荀彧有知遇之恩,一见面就封了个行军司马。如果真要说两人的感情我想应该是有的,二十年(不是三十年,你们写文都说是三十年,29岁到49岁)的时间还不够吗?荀彧的家学是绝对不会让荀彧背叛主君的,也不能背叛君主。二选一的题荀彧没法儿选只能创造第三种选择。还是那句话,要发动叛乱他早叛了,官渡那次时衣带诏事件已经发生,乌桓那次也胜得很艰难。仗越难打叛乱越容易。荀彧的评价是王佐,而不是王,他能保证战略上的胜利,战术上胜利也可以保证,内政外交就更不用说了,整个一全才。
荀彧死后的安静明显是曹魏高压的舆论政策,当年孔融祢衡就是因为这个死的,后来者还有崔琰毛玠。而不是因为荀彧做了什么叛乱。
郁闷死的有一个解释,荀家人天生体弱,本身有病一人常年守在后方就算不像郭嘉那样从军也绝对会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后再随军可想而知。荀家早死的人可以找出一大堆,荀彧那几个儿子也是很早死的只剩一个,荀攸更是两儿子全早死,家族病弱遗传。

还有11楼那位,信件那事儿肯定不是真的,伏皇后之死也和荀彧之死没关系。
令君没有参与夺嫡之争,那是他死后的事。
劝诫确实成功了,曹操没有称帝,而是把这个任务留给了曹丕,他自己其实可以完成的,为什么没有做呢?进魏公魏王荀彧会反对,那是因为一步步做上去就会篡汉,类似王莽董卓。是事情之后的影响,而不是事情本身。

玄青 2011-02-10 11:46
知遇什么的,是荀彧选的曹操吧,感情嘛,那深厚着呢。
早叛乱什么的不会的,那个时候曹操还没想窜汉,他还很听荀彧的话呢,荀彧说不要改九州曹操就没改不是?
其实最奇怪的就是荀彧若只说了一句反对的话曹操有必要这么着急地将他调出中央么?曹操在怕什么?
荀彧反只是猜想之一,曹操想在许都以外的地方杀了荀彧也是有可能的……

凛之夜矢 2011-02-10 12:22
只有曹操才能让荀彧有这番作为
http://tieba.baidu.com/f?kz=884190805
这文中有一段很好地阐述了荀彧对曹操的感情
荀彧不会反,绝对不会。但是荀彧统领的士人集团以及皇族中反对曹操的人难道不会拥护荀彧吗?这由不得荀彧。曹操每次不听荀彧的话都会发生让他后悔的事。而且曹操确实需要打压一下士人集团,颍川士族的政治力量太大了。
“心不能平”并非生气恼怒,而是像《有所思》当中复杂的感情。

玄青 2011-02-10 13:29
荀彧的理想是扶汉,加入曹营是为了能更快的平定天下,最后反对曹操称公也是匡扶汉室,所以他的反,没有否定他一生所为。当时是应该有很多人站在荀彧那边的,所以他反就有一定的成功率,曹操也确实怕他们联合起来反。当然,于情我也不想他们反目成仇,但于理,荀彧有这个能耐也有借口,不管荀彧反不反,曹操都必须防或者先下手为强。总之,他们之间到此为止了。

凛之夜矢 2011-02-10 14:10
他用了20年的光阴为曹操,现在发现他不是同路,又要推翻自己之前为曹操所作的一切,难道不是否定自己的一生吗?荀彧小心谨慎,无论如何是不会选择谋反的,直言劝诫倒是会的。而且并没有反目成仇啊,只是意见不一,理想不同。依旧是我那套理论,荀彧为了曹操自杀。

玄青 2011-02-10 16:56
我之前说荀彧和其他曹营谋士不一样就在这里了,其他人是纯粹为了曹操的,荀彧不是,他和曹操从一开始就不是同道,他有自己的理想,这个老易说了,我就不多说了。
如果荀彧多次劝诫那志里应该会写,何以只写了一句?
荀彧为曹操自杀……这个他也太痴情了吧

凛之夜矢 2011-02-11 08:42
出于理智他不能允许自己背叛自己的理想,出于感情他又想让曹操得到天下。荀彧应该早就明了他死后的事了,或许本身就是他所安排的,让荀攸劝进什么的,他死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所以他选择了死,唯一不幸的也只有他。

玄青 2011-02-11 10:34
大义与感情他终究选择了感情么?GN的推断和汉之云里诸葛的做法是一样的。
但荀彧是那种被感情左右的人么?其实我一直以为他X冷感来着……
荀彧给我的感觉是那种认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人,妥协牺牲什么的不适合他。丫倔着呢。

凛之夜矢 2011-02-12 08:48
荀令君者,人人皆可攻也!!
文若自有他的执念,而我看历史向的文若完美得几乎灼目,让人无法靠近。我也无法想象他对某人会有特别深厚的感情,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人都说文若迂腐,我倒是不觉得。可他确实为曹操的权力之路做出了牺牲。

崔文 2011-02-12 15:10
话说 ls菇凉。我不知道乃的观点到底是毛?撇去伏皇后的案子不谈,以下几点。
quote:
出于理智他不能允许自己背叛自己的理想,出于感情他又想让曹操得到天下。荀彧应该早就明了他死后的事了,或许本身就是他所安排的,让荀攸劝进什么的,他死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所以他选择了死,唯一不幸的也只有他。
= =
这个比我YY的还厉害啊。出于感情又想让曹操得到天下,我……默,这又是哪儿看出来的?他要是出于感情想让曹操得到天下,董昭来问他的时候他沉默好了呀,不同意不反对够对得起他的理智了吧,他挑头一个不好,这话不是对董昭说的,是通过董昭对曹操说的啊。这件事情本质就是曹操问他的主意嘛。
至于你一会儿坚持他是郁闷死了,一会儿又坚持为曹操自杀,后一种说法倒还可以在理智感情说上讲得通,他要感情上特希望曹操称王他郁闷个毛啊?这种心理状况不是装能装出来的吧。
另外,我脚得咱能撇开各种同人来说这事儿不?不要从女人感情至上的角度去分析这件事情成不?我也觉得曹荀很萌,但我YY一下历史上荀彧的选择是撇来他俩Jq的成分来说的,他俩就是个合作伙伴啊,合作伙伴当然有情谊在,但道不同了自然不相为谋了,再,quote:荀彧的家学是绝对不会让荀彧背叛主君的,也不能背叛君主。荀彧也不是一个YY出来供后人瞻仰的萌物,他自己有自己的生存选择,完美的荀彧还弃袁投曹呢。不背叛主君是怎么说的。这件选择老板的事情上荀彧的行为就是哪里亮往哪里跑嘛。
荀彧的选择可以用荀悦的话来说,“救时难而济同类”,救时难是荀彧行事的一个准则,所以在打倒宦官,董卓之类的一系列大的方针上他同意曹操的看法,也就不去在意他的挖坟,屠城,甚至很可能在挖坟这件事里面起了推动作用。抚额。而在曹操基本解决了之前的“时难”之后,自己的野心成为了威胁天下秩序的“时难”的时候,荀彧有理由再一次的选择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有可能的。神马感情上的情投意合,那可能是一个阻挡因素但不会成为主导荀彧行事的因素,在我眼里他一直是一个冷静过分的人。
quote:荀彧死后的安静明显是曹魏高压的舆论政策,当年孔融祢衡就是因为这个死的,后来者还有崔琰毛玠。而不是因为荀彧做了什么叛乱。
= =
如果荀彧是为了曹操自杀的,那死了也依礼谥了,埋了,高压干嘛?
按照你的说法正好是有异动的依据,之前没有异动的话高压个毛啊?高压政策都是因为有问题在出现才要压的吧?就好像大规模暴乱你说你今儿出不了门是宵禁了而不是因为有暴乱?车祸病人死在医院里是因为医生没医活而不是因为被人撞了?孔融的死因我之前已经说过了,祢衡也差不多。至于崔琰之死我也说了,不是曹操神经过敏而是夺嫡问题公开化。高压是结果而不是直接的原因。

再说一遍。这文虽然是我YY,但YY的是历史上可能的状况,历史上的荀彧不是个放在那儿给人看给人萌给人扑倒的萌物,他是个活生生的要生存生活担负一个家族的人,权变和选择自然是他生存的要素,各种不得已的行为也可以有。就好像对于萌他的人来说,猪哥的萌属性不会因为他各种手腕儿整了李严而减少一样。荀彧自然可以在世道变化的时候做出反应。你不能因为要萌完美所以把荀彧当成icon给挂上去。

猫和老虎 2011-02-13 01:11
其实吧,那个饭盒只是表示了曹操和荀彧双方尴尬、矛盾的处境和心情。
前明的遗老们自己不会去考满清的科举,但是让子孙去考了。生于旧时代的人无法背叛过去,但是也不可能阻挡现在和将来。于是有人把自己关书房里,有人出家当和尚。
而同样对面时代变迁的大趋势,曹操和荀彧的处境显然比前明遗老更尴尬。这个历史的大车轮呼啸而来,他们也是推手,当车轮朝他们原来没想过的地方冲去时,碾碎的东西里也包括了他们自己最初的理想。二十年的奋斗,原本以为能捍卫理想,实际却是一个打碎理想的过程。曹操可以把权利和荣华富贵给荀彧,但是没办法给他当初的理想。一个空饭盒其实是他们两的写照。

芭蕉一叶 2011-02-13 22:59
荀彧的家学是绝对不会让荀彧背叛主君的,也不能背叛君主——

现在这种观点我觉着类似马克思主义的决定论
按这个论调,大家族出身的人思想都是循规蹈矩的,真是够衰的理由

崔文 2011-02-14 00:08
之前某天在火车上失眠口胡了一篇关于荀彧的死因的吐槽,主要是脚得曹操给他发饭盒他就死了这个死因看起来很荒谬但是也很微言大义,我的意思是,曹爹莫名的发一只空饭盒,荀彧死是因为他对他不满,也就是因言或者态度获罪,就是曹爹在发颠,而曹爹发空饭盒之前确实发生了一件让他不得不发饭盒或者杯具的事情,才是比较说的通的道理。于是拉拉杂杂说了一堆,见主楼。
在这个帖子里面说过的内容我在后文就没再提,所以不妨先看上面的帖。
后来再看下面的反驳,我觉得还有问题没有说清楚,比如说荀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他和曹爹的关系,以及死因,于是我再来补一点。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反正是吐槽不是论文颠三倒四的地方以后再说吧。
 
荀彧行事的另一面
荀彧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但是在所有的历史人物身上都有个人,家族和国家利益相互矛盾的命运悲剧,这种矛盾从荀彧刚刚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就开始了。董卓之乱,荀彧辞官回家,这个时候的荀家为代表的颍川集团做了搬家的决定,跟着韩馥搬去冀州。
荀彧的本传上对荀彧跟着韩馥到韩馥让冀州给袁绍这个过程里面荀彧的所在很含糊,只说,“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在袁绍刚刚平定冀州的初平二年,荀彧就跑了,看上去冀州的易主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为后面接的是,他脚得袁绍不太成“度绍终不能成大事”。
实际上,无论是韩馥的平定冀州还是被迫让出冀州都是颍川荀这帮子人在闹腾。韩馥平定冀州靠的是颍川老乡荀谌,辛评,郭图等人,之后让出冀州荀谌对韩馥说了他与袁绍相比的“三不如”是韩馥下决定做个富贵翁很重要的依据.(颍川人都是数学帝,神马三不如,四胜四败,十胜十败= =)作为能带着一帮人跑路的荀彧不会对这件事情一点儿都不知道,更可能的就是唱白脸和唱红脸的关系,在荀谌,郭图留下来帮袁绍的情况下荀彧跑路,很有点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筐子里的打算。当然,荀彧的沉默也有韩馥对颍川荀曾经不错,他的下野的后果荀彧心里清楚,但是为了家族的生存发展必须让他让道,出于感情保持了沉默的关系。可见,从袁绍优于韩馥到曹操优于袁绍,荀彧在进行一次次的对与自己和家族发展更有利的选择,在这种状况下,个人操守当然使他看上去更加的冰清玉洁,但是荀彧的操守不是决定他行为的主要因素。
另外,荀彧的冰清玉洁的君子形象是在汉末纯儒糜烂化的基础上对比出来的,后人为了萌或者树立标志的理由把他绝对化了,另外一个标志就是倒霉催的诸葛亮。一个例子,荀彧在提醒曹操兖州重要性的时候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这当然是在战略上举的例子,但是这个类比用的都是得天下的皇帝,要是给孔老师看见了肯定要骂人的,他在这个时候给曹操的定位治国平天下到底是周公还是啥估计他自个儿心里都没谱,毕竟那个时候去考虑这个问题还时候太早。所以荀彧并不是一个纯儒,从他的行事作风来看,修身方面是儒的,行事是法的,法家的就势应变在他的行为(见上)里面也有痕迹,(另外,@意何如童鞋曾经有一个荀彧参与曹爹挖坟的文章现在她也找不到我也找不到等有了数据库回去来补。)这也是我认为在他死的那一次犒军之行之前他参与或者谋划了许昌出现的或者将要出现对曹操极度不利的事件的原因之一。至于原因,我原来以为是跟汉献帝有关,但是现在更倾向于汉献帝加上颍川荀作为豪族本身的持续。所以就要来类比一下跟荀彧很有相似度的陈宫的故事。
 
前车之鉴的陈宫事件
曹操一辈子的失败记录,去打陶谦的时候被吕布掏了兖州老窝绝对是排上号的惨痛。陈宫跟曹爹算是发小,曹爹得兖州,陈宫作为兖州的名士,豪族,起了很大的作用,曹爹对他一直到反水都是信任的,打陶谦之前还让他驻防东郡。但是陈宫说服张邈迎吕布反了。这件事情搞得曹爹很狼狈,打陶谦没有打下来,被吕布在濮阳打败了,去投奔袁绍。曹操后头着了大火,前面也被人狠狠砍了一刀,陈琳为袁绍讨曹操的檄文里说,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陈琳又写,因为袁绍给了他五千兵,并且自个儿出兵帮助曹操亲征吕布,才使得曹操收复了兖州。(曹爹本传里说是自个儿打回去的,但是陈琳这个东西我同意方诗铭的意见,可信度更高,这个公开信如果造假对袁绍是不利的,另外曹爹本传为尊者讳把他拿掉是很有可能的。就不说李善这个八卦大王也同意= =|||说到尊者讳这件事情,对荀彧的死因的语焉不详也有原因,荀彧本传后面三句话很有意思,这个后面说。)
陈宫反曹操是他意料之外的一件事情,陈宫的理由典略说是,自疑。就是害怕遭到不测咯。资治通鉴认为他害怕的原因是曹操杀边让,让他担忧自己的命运,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手里有兵社会上有号召力的豪族,陈宫确实对曹操构成了威胁,张邈跟陈宫的情况基本类似,当时曹操跟张邈表面的关系也很好,但是高柔这个人也已经看出来张邈和曹操之间要出现火拼,张邈也确实调动泰山军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进攻,陈宫这个时候跟张邈就是一根绳儿上的,不管他本意如何,形势就是对他有很大的反叛的压力,他可以向曹操表忠心,但是陈宫跟曹操一起跑路的经验告诉他这个人一旦起了疑心是不会相信你的,那剩下来只有先下手。曹爹对于自己过分自信,对于陈宫也过分信任了,这绝对是他之后总结的一个大教训。所以以后,对于策划中的,发动而被扼杀的叛乱,曹爹一向没有手软的,曹爹后期的高压政策,一方面是由于丕党和植党斗的厉害,一方面也是出于警惕反水的考虑。陈宫的事情给曹爹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要抑豪族。崔琰的死因我认为是跟曹操咨询太子人选时候他露板作答从而遭到植党的谗言有关,但是曹操借机打压清河崔氏也是一部分理由。大族集团的争斗,郭图荀谌的颍川集团扶持袁谭,与河北集团的审配逢纪扶持的袁尚的内斗分裂也是袁绍的力量最终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神马的,起家要靠他们,又怕他们尾大不掉,几千年历史的恶性循环诶。
 
 
荀彧之死的另外一种可能
 
荀彧,跟陈宫一样,与曹操也有多年的友谊,也是一个大家族的代表,也在与曹操共事的后期有对他不利的条件和动机。如果说曹爹在兖州的时候吸取了教训,肯定不会允许栽在一类事情上头两次。所以最后应在荀彧身上。荀彧死前,曹爹的动作:
行军到谯县忽然把荀彧调出中央或者说是荀彧活动的有效区域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合常理的事情,犒军就是个借口,荀彧在走之前烧掉所有的文件日记更加不正常。荀彧这样做,做死亡准备当然是合理理由,那对于一个要死的人什么样的文件需要全部销毁?显然是关系到活着的人的,被发现会让曹爹对活着的人动手的。
彧别传有记载荀彧曾经与曹操的一次谈话,“昔舜分命禹、稷、契、皋陶以揆庶绩,教化征伐,并时而用。及高祖之初,金革方殷,犹举民能善教训者,叔孙通习礼仪於戎旅之间,世祖有投戈讲艺、息马论道之事,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今公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使干戈戢睦,大道流行,国难方弭,六礼俱治,此姬旦宰周之所以速平也。既立德立功,而又兼立言,诚仲尼述作之意;显制度於当时,扬名於后世,岂不盛哉!若须武事毕而后制作,以稽治化,於事未敏。宜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则王道两济。”
这个是“论治道”的内容,但是也讲“仁”,讲止戈,讲周公的故事,讲要兴儒学,安定秩序,其实也是很委婉的在提醒曹操他该往哪个方向去,书上写“太祖常嘉纳之”,但是事实基本上就是,“说的对,这些事情是要做的。”这样的“嘉纳”。曹操显然不是周公一类的人,当时的情况也不允许他这样做,荀彧眼见着事情跟他想的不是一路,又加上曹操有往岔路上去的更远的意思,荀彧不喜欢他这样,但是言谏貌似没有发生,或者发生了没效果,后果就是,荀彧不是一个没有行动力的人。
所以我还是推测是一次兵谏或者有引起混乱危险的诤谏,之前考虑说是联合了伏皇后事情之后对此有看法的大臣和一部分军官,(伏皇后的事情不一定有记载的那么夸张,但是最高的易老师所谓一定不存在的推测也不是完全能站住脚的)还有可能就是荀家自己的力量来参加,所以荀彧要全部销毁证据。退一步来说,就算不是一次有组织的活动,但是当时许昌肯定有不利于曹爹的异动让他确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可以类比陈宫的兖州事件,荀彧很可能参与其中。所以出于避免重蹈覆辙的理由,也处于稳定荀氏势力的理由,曹爹很稳妥的把荀彧先行调开。
至于为毛从谯县一直拖到寿春,到底是郁闷死了还是被空饭盒暗示自杀,还是因为不肯杀伏皇后而自杀。我脚得这三个各自占三分之一的原因。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谯县到寿春,曹爹很可能是在调查被烧掉的某些内容,如果这是一次未遂的变乱,曹爹一定会要知道参与的人,至于知道之后是和荀彧一样烧或者全部抓那又是另外的考虑。这是“不愿意杀伏皇后”这个荒谬理由之后的真正理由,所以荀彧在精神上肯定是担忧紧张的,所谓“疾留,以忧薨”,空食盒自然是曹爹对于他的威胁和警告,所以在这三个原因之下,荀彧自杀或者被体面的自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荀彧本传的最后三句话,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一般的传记,结语都是谁谁谁薨,谥曰啥啥啥。儿,啥啥啥,blablabla。到了荀彧这儿忽然多出来一句,明年,太祖遂为魏公。这是对之前董昭事件荀彧反对的一个回答,也很有可能是荀彧在许昌进行的活动的最终失败的一种说法。总之,不管这件事情的过程怎样,结果都是明显的,曹操顺利的进了公,荀彧的这件事情以失败告终。
三国志二荀的传直接跟在跟曹家血缘关系纠葛不清的夏侯家后面,可见荀家的势力之强。家门不堕,这大概是对荀彧在被叫到前线之前做了啥只字未提就写他咋死的原因,处理掉荀彧一个对于依然在出力的荀家的其他人曹爹态度既往不咎(也是荀彧烧档案的后果)。
顺嘴再说一点为毛要这么记的重要原因,荀彧之死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颍川集团的首领被打掉,整个集团对于曹操的威胁减少,但是整个集团全面依附曹操。这是颍川荀氏整个家族能走的最好的一条路。
 
 
颍川荀的势力
开头的时候说到在个人理想,齐家和治天下之间一直都是有矛盾的,儒家的选择,正统的从直躬攘羊亲亲相隐开始都是家要重于国,孝要重于忠的,虽然法家一直有打破家族将个人归于国家的理想,但是直到荀彧的年代,家族利益至上还是很明显的。
颍川荀在曹操的阵营里面势力还是很强的,主要的谋士,荀彧,荀攸,郭嘉,全部是颍川集团的成员,贾诩是个没有家族力量支撑的,所以决定了他的行事低调,除了上班就是宅也不交朋友的行事风格,程昱的立场很微妙,就算他作为一派独立的力量,曹操的谋士阵营里面颍川集团也占到了大多数。陈群和孔融曾经议论过荀家的四兄弟,“文若,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都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牛逼人士。友若是在韩馥袁绍处兴风作浪的荀谌。休若荀衍,因为曹爹在打袁尚的时候提前破坏了高干的一次袭击而功封列侯。荀彧本传里面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讲了当时荀家的强势:“是时荀攸常为谋主。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太祖之征袁尚也,高干密遣兵谋袭邺,衍逆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恽,后称安阳公主。彧及攸并贵重,皆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余财。十二年,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荀彧和荀攸的谦冲节俭是一种人格上的修养同时也是向曹操表示一种安定低调的姿态,至于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颍川荀氏的势力范围,以及这两个头面人物的号召力。说难听一点,这种行为是既在家族得了人心又在曹爹处卖了乖的好招。但是也潜藏了豪族荀氏将要面临的问题。
所以,荀彧的守尚书令是一个人员上的变动但是也未尝不是曹爹平衡实力的安排,曹爹问你走了之后谁接替你,荀彧回答的荀攸还是颍川集团的成员,这是荀彧相对于曹爹的平衡实力的安排所出的对应的一招。荀彧本传说他走了之后依然是“军国大事皆与彧筹焉”但是这个筹我脚得是知会的内涵大于参与谋划并且成为谋主。
所以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荀彧的守尚书令不是对于荀彧委以重任的监视而是有意的把他调开权力中枢,以平衡曹爹幕府的权力。在荀彧守尚书令其间连续的为他请功,要求封赏也可能是出于在打压的同时拉拢荀氏以防颍川荀为忠于汉室的大臣利用的考虑。曹爹调出荀彧不见得就是对荀彧的不信任或者防范,但是家族领袖的调离更具有平衡权力的象征意义。
至于荀家到底有没有武装力量,就当时一般的社会风气来看,应该是有,但是不多。东汉末年人人自危也自威的状况下许多大族都建立了类似于城堡的坞壁,家族武装作为保安。考虑到荀彧从河南到河北的搬家是由韩馥派军保护完成的,这一方面是韩馥的姿态一方面也可能荀家的家族武装并没有能够在到处起火的河南河北保护一家老小迁徙。
所以原先只是“名族”的颍川荀氏在这几次重要的诸侯火并当中成长起来成了真正的“豪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荀彧的功劳,他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他对于家族利益深远的考虑,以及最后的牺牲。
诶,我尊是越来越爱这哥们儿了。


芭蕉一叶 2011-02-14 14:36
颍川荀氏在这几次重要的诸侯火并当中成长起来成了真正的“豪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荀彧的功劳,他的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他对于家族利益深远的考虑,以及最后的牺牲。  +1
荀彧一生:身系家族利益,身为智谋之士,身怀政治理想
但是,一是这三样哪个最重要,二是荀彧政治理想究竟为何,我至今么搞清楚,导致额多次动笔却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曹荀文,ORZ...............

补充两点:
1、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的时候,此时曹操仍是袁绍的盟友,荀彧的离开不会使袁绍震怒,这很明显能看出荀彧的圆滑。
2、袁绍受大族支持,谋士多为大族出身,荀彧并不是出身最高的,而且荀彧娶了宦官之后为妻,呆在袁绍阵营里难免为其他更想上位的谋士非议,而曹操是大宦官曹嵩义子,荀彧和曹操的联盟有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
总体看来,荀彧投奔曹操,既有对曹操能力的肯定,也有力图争取第一谋士的私心(后来荀彧举贤任能我理解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更有赌一把的魄力
荀彧,其实并不迂腐,审时度势,关键时刻又能放手一搏,不愧为王佐才

玄青 2011-02-15 16:27
关于家族利益
家族利益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条,但是我觉得荀家好歹是书香门第,盛产谋士,和火凤里的河内司马家不一样(他们是商人),这就说明荀家不会将家族利益放在绝对高位,他们还是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尤其对荀彧这样的人来说,他若将家族利益排在第一位,那他根本没必要反对。他们荀家是开国功臣,三公丞相什么的随便挑啊。再说荀彧又是那么个低调的主,而且荀家家规应该挺严的,家人犯法什么的应该也很少,所以就算曹操要整他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荀彧反对是出于政治理想而不是家族利益。

关于荀彧行事的另一面
荀彧这家伙审时度势简直神了。这和诸葛又不一样,诸葛那时候已经没得选了,荀彧还有N多选择。我觉得荀彧之所以频繁跳槽,首先是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个时候什么王佐才都没用,得先活命。然后他遇到了曹操,这个时候他才真的有希望“闻达于诸侯”。他看到了机会,选了曹操。但是荀家这个时候是有分歧的,但分歧的原因应该是各人的判断,至于有没有将鸡蛋分几个篮放还说不准。

关于荀彧之死
伏皇后那事应该是有,但那只是个曹操到荀家找证据的借口,就像李敢被霍去病杀了以后刘彻的说法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借口。估计连刘备孙权都知道,我记得有人说了一句曹操你个混蛋连自己膀子都敢砍什么的。刘备个倒霉催的对曹操有荀家支持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这基本就决定了他没法在中原立足。
至于那个可能的反叛,荀彧烧书为救活人是肯定的,不管里面有没有绝对的证据,只要有东西在,就有被诬陷的可能,所以荀彧烧干净了就没有任何对证了,只要他死不承认,那谁都拿他没办法。从中央到前线的那段时间,他应该是啥都没说的,跟扭三里草皮一样,死赖到底,他要一松口,估计死的就不只他一个了。这个时候倒真是家族利益至上,能保几个保几个了。真是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啊……

关于尚书令什么的
尚书令官虽不大,但是这是个总揽朝政的位置,而且直接对皇帝负责,是个相当NB的位置。由于东汉曹操之前没丞相,尚书令就相当于丞相,而且内朝丞相比外朝丞相权利大得多。曹操让荀彧做尚书令是老早的事,可能那时候曹操还不知道荀彧是忠于汉室的,或者说以为可以征服他,所以那个时候他还是信任荀彧的,况且这是个操纵朝廷最好的位置,曹攻荀守,和谐的很,但是后来曹操发现荀彧不是完全忠于他的,于是曹操就要分荀彧的权了。首先他给荀彧封三公,三公就是个名誉角色,没啥实权的,但荀彧不吃这套,曹操没办法,只好废三公而置丞相,好分荀彧的权。甚至于他写信给荀彧哭郭嘉那事都有点“同为颍川人你咋不能和郭嘉一样一心一意辅佐我呢”的意思。所以说,曹操和荀彧的分歧是早就有了的,而且他们PK过几次,之前九州那事荀彧赢了,分权那事平手,最后称公那事曹操赢了。

关于荀彧的定位
纵观三国,活的最累的就是荀彧了,他在曹操那是个装忠的内,在刘协那是忠,但刘协以为他是内,再加上作为颍川众人的首领(PS天下之士十之七八出颍川,颍川最强的是荀家,荀彧又是荀家的族长(这个,应该是吧,暂无资料),这得多强才能领导这么一帮人啊……),那是处处受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帮两位主公灭掉大部分反贼,又在大汉子民中保持如此高的人气,他的战略战术水平绝对能甩三国众谋士一截。

关于类似“残兵”的间谍暗杀组织
说是间谍暗杀组织可能稍微过了点,平时可能是保镖也说不定,但是曹操那里肯定是有的。就连腐荣的各版三国志里都有什么流言啊、破坏啊策反啊什么的选项,那三国里各个势力之间这种类似的特工人员应该也不少。比方说官渡许攸那事,为啥曹操要给荀彧说前线的事?他其实是暗示荀彧“你有什么底牌赶紧亮出来,我快挂了,要没底牌了那我撤了”荀彧回信说“你撑段时间就好了,我有牌”于是他叫人策反许攸去了。估计荀彧为这一天安排了很久了,还把袁绍那的一众谋士全算计进去而了,所以官渡才能胜。再有就是郭嘉乌鸦孙策那事,光靠许贡几个娃雇的那帮流氓土匪哪是孙策的对手?人连太史慈都能PK很久,几个虾兵蟹将根本杀不了孙策,再说孙策为什么会在这个关键时候死?看郭嘉那自信样就知道人家早有准备,而准备这个的也很可能是荀彧,所以孙策死应该有曹魏的指使与帮助。由此可见荀彧为了搞定一件事能“养兵千日”,“放长线钓大鱼”,所以曹操在知道他不是一伙的时候不得不先搞死他啊,这人放旁边太恐怖了,指不定自己什么时候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PS 我觉得荀彧这辈子最悲催的就是他是个谋士,背后居然还有一窝谋士,没个将啊!这就好比手里有一把闪,却没有一个杀啊!所以他只能选个人辅佐,但是最后免不了会让他做大从而废汉自立的。

PS的PS司马干的那个到底是不是荀彧计划的升级版呢?荀家人帮司马反是为了家族利益?报仇?还有一堆谜团啊……YY计划任重而道远……

PS的PS的PS 我能催下那篇老曹创业史么?LZGN?
要不要TBC呢?这是个问题


曹公威武 2011-04-09 09:52
我一直一直在纠结就算空食盒这事儿是正史来着老曹怎么这么没雅致用这招意思曰:你不用吃饭了去死吧。。
荀令那好歹是过处留香的翩翩佳公子你好歹整条白绫或者精致的古瓷鹤顶红什么的···好吧我知道我关注的重点太跑题了··
哎反正曹荀就是个痛并快乐着的狗血剧啊!

妖刀祭魂 2011-04-14 21:13
有道理,这个要顶一个=v=~
便当盒对于曹操或者荀彧来说,都太小气了

笑客来 2011-04-29 02:25
不是送空饭盒的意思是荀彧已经空空如也,也是说你没用了,别再吃白饭了的意思,其实就是逼荀彧去死啊,难道我理解错了。

黑兰正二 2011-05-04 13:41
考据帝(拇指)
倒也是自古以来慧极必伤的道理……
领便当是个挺敷衍的理由啊

皮球球 2011-06-21 10:35
楼主大大的解释看了还真晕人呐不过很强大嗯···不过令君当时领的貌似不是饭盒啊··不过点心盒貌似也相差不远,当初俺看到令君因为这么一个点心盒而领便当是十分十分滴想呕血

狐狸家的阿四 2011-09-26 16:41
扭三尚未看完,不过MV倒是差不多都看了,看到饭盒那点真的有点莫名其妙,易中天是不是说过曹操和荀彧到后来是政见不合(荀彧反对他当魏王?历史无能),荀彧才死的。扭三里我一直很奇怪,为毛给个空饭盒荀彧就自尽了,荀后也太着急了,万一斯基瞒的意思是,我家没米下锅了,或者是老婆,回来做饭吧(好吧,我恶搞了)。不过,楼主“给你便当就是让你领便当下去”的说法,还真是有才。

豌豆小黄 2011-12-28 16:34
膜拜考据党,同觉得“给你便当就是让你领便当下去”这个说法有才~其实一直也不甚明白空食盒到底和文若的自尽之间的联系

叶喜宝 2012-01-21 20:46
请原谅我挖坟……
看到LZ姑娘气贯长虹龙腾虎啸般的佳文,实在不得不膜拜。
我个人觉得,空饭盒这个桥段真假还是需要按下不表,至于荀彧和曹操最后分道扬镳嘛,狗血一点还是一句缘尽于此。跟了曹操那么多年,心到最后反而和主攻越走越远。衣锦还乡么肯定是不可能了,而眼看着天下大势曹贼要定了这个盘子的可能性好像还挺大的,自己的子侄辈日后还需要仰曹操鼻息的。为了免得日后大家闹的不好看,那就先了断掉自己,望主攻怜及过往的情谊,善待荀家人。

囧孩子 2012-02-13 01:59
时局至此,时矣,命矣。
不过领便当就去死这种说法还真是……

秋叶化雪 2012-02-25 10:26
历史这种东西,一切皆有可能。
我不属于好好读历史的,所以不知道LZGN说的叛变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我也觉得,曹操不是那种随便杀人的人。
可是,荀彧也不是那种会反曹操的人,我总觉得,他要反早反了(我承认,太喜欢荀彧了,这可能是偏见,说不定曹操根本没给他那么多的信任,或是他们后期矛盾才激化。。。)
但是,没办法。荀彧的印象在我脑袋里实在难以抹除。即使他也许是假的。。
还是要谢谢GN的考据。。。

飘缘 2012-05-24 22:20
作为一只精分患者,俺必须得说虽然俺也萌令君但是谋反这个解释确实比愁死了靠谱多了XD~荀美人在咋样也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张薄薄的完美剪影,是人总会为己谋算。何况他莫名其妙的干出烧书信这个事来总不会是一时傲娇吧囧~
PS:手里一把闪没有一个杀+1~捶地!

大怪物小怪物 2012-05-25 21:23
嗯...扭三里的荀大人还真的是挺小白的,但是空饭盒真的是很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一直以为空饭盒的梗是来源于历史的...原来是扭三编出来的...嗯...

忽如一夜 2012-05-30 17:55
引用
引用第29楼玄青于2011-02-15 16:27发表的 回 27楼(崔文) 的帖子 :
关于家族利益
家族利益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条,但是我觉得荀家好歹是书香门第,盛产谋士,和火凤里的河内司马家不一样(他们是商人),这就说明荀家不会将家族利益放在绝对高位,他们还是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尤其对荀彧这样的人来说,他若将家族利益排在第一位,那他根本没必要反对。他们荀家是开国功臣,三公丞相什么的随便挑啊。再说荀彧又是那么个低调的主,而且荀家家规应该挺严的,家人犯法什么的应该也很少,所以就算曹操要整他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荀彧反对是出于政治理想而不是家族利益。

关于荀彧行事的另一面
荀彧这家伙审时度势简直神了。这和诸葛又不一样,诸葛那时候已经没得选了,荀彧还有N多选择。我觉得荀彧之所以频繁跳槽,首先是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个时候什么王佐才都没用,得先活命。然后他遇到了曹操,这个时候他才真的有希望“闻达于诸侯”。他看到了机会,选了曹操。但是荀家这个时候是有分歧的,但分歧的原因应该是各人的判断,至于有没有将鸡蛋分几个篮放还说不准。
.......

不好意思我本来不想挖坟的,不过....原来还有这种说法吗?孙策之死不是简单的内部氏族没搞定而导致的自杀灭?!我只听人yy过跟奉孝可能有关,肿么里面荀彧也插了一手??好像很有东西挖的样子,求详解,求考据(*☻-☻*)~~~

一尊还酹江月 2012-06-17 20:50
饭盒装得下脑袋?令君又不是小头爸爸。这解释坑爹不解释


查看完整版本: [-- 【原创】话说有谁也觉得编荀彧因为饭盒死了的人挺有才的不?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 SP3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39047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