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精华区 银行 天赐良缘 阿瞒的黄金笼子 帮助 道具中心
主题 : 大好河山or与君携手——我眼中的曹荀(脑补严重,慎入)
秋叶化雪 离线
级别: 五大神兽
UID: 9710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707
铜币: 3932 枚
威望: 146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8 个
在线时间: 846(时)
注册时间: 2011-12-28
最后登录: 2022-03-28
楼主  发表于: 2013-05-29  

大好河山or与君携手——我眼中的曹荀(脑补严重,慎入)

前言: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喜欢上荀彧这个人的,但是自从我喜欢上他就几乎脱离不开另一个人,就是曹操。而且只要曹操和荀彧配在了一起,就如同化学反应一样,就马上出现了BE字样。这就如同一个定理一样,好像要是他们俩不是BE会逆天一样,最后弄得我也很郁闷,毕竟谁也不愿一天天看着注定悲剧的故事,又不是自虐狂,所以我就转身投进了攸彧cp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现在想想,大概有一年了,其中克服了曹荀恐惧症,翻了很多说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个人认为比较成熟的曹荀cp观,然后最近才开始慢慢动笔,写一些短文,以期望和之前很多自己不成熟的观点加以区分。。
可是我发现比较悲剧,尤其是我写了“辞三公”事件的小说后,我发现我并没有把我的意思传达出去,果然我是一个文渣。。所以文渣只好用这种平白的说理方式,来阐述我眼中的曹荀。

荀彧部分:
我想说一说我现在对荀彧的认识。
其实在说之前,我可以先说一说我之前对荀彧的看法,我觉得这也可以代表大多数人对荀彧的看法。荀彧是一个翩翩优雅的君子,他有着自己忠汉的理想,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但是他没有想到曹操会篡汉,或是想到了,但是已经无力阻止,所以就自杀了(或者间接自杀)。
这听起来很美,一个隐忍刚正的君子形象现于纸上。但是我现在觉得这其中是有疑点的,这些推论其实只基于了一个史实,就是三国志上记载的最后他死的那一段。可是如果我们抛去那一点记载,我们看看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为了防止看起来混乱,我先抛出我的观点。我觉得荀彧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王霸气场很强,甚至有外受内攻的潜质。
2.    做事十分理智,战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但是又有很强的大局观。
3.    比曹操理性,所以也显得无情。
4.    别忘了他的小事情,熏香、偷听墙角、有些八卦、人才收集癖。
第一点:王霸气场,果断,强势
首先,荀彧守兖州的时候。那是陈宫张邈迎吕布造反的时候,那时曹操去打陶谦了,带走了大部分兵,而留守的人估计就是些老弱。最开始陈宫骗大家说,吕布是来帮曹操打仗的,要供军粮。在所有人还没决定的时候,荀彧指出这是假的。
这体现的是一种果决,荀彧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怎么都给人儒雅却少了硬气的感觉,好像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但是我觉得那只是外表,他的王霸气场其实是很强的。
想想荀彧做的各种事情,最早一个人就决定迁族的事情,还有后来一个人就丢了家族(当然袁绍那有荀谌)跑到了曹操那里,还有兖州叛乱后来他叫回来夏侯惇,一夜杀了军中有叛乱之心的人,然后自己一个人跑出去说服郭贡退兵,还有后来官渡他不让曹操退兵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十分紧急生命攸关,但是他常常就是一个人就拿定了主意。
而最惊险的无疑是郭贡事件和官渡写信。郭贡那件事,荀彧可以算是单刀赴会一个人面对郭贡的军队,还不能有丝毫的惧意,清晰阐述利弊,而且也就是荀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让郭贡觉得此城难下,并且打下来自己也未必好过,所以才退兵。而且荀彧明显是很自信的,他当时给夏侯敦是这么说的,“就算不能说服他和我们一起守城,也能让他保持中立”,我都想吐槽,荀彧你是哪里来的这种自信啊!还有官渡,曹操退兵的理由是粮草不足,可是别忘了,那是管内政,也就是管粮草收集的就是坐镇后防的荀彧啊,曹操的压力未必不是他的压力,像曹操那种那么不畏敌的人都害怕了,荀彧还能这么劝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
所以想一想,如果荀彧真的志在于兴复汉室,他真的会什么都不做,就说一句“我反对”,然后等曹操来抓他吗?就算自己没有兵权,好歹效仿一下陈宫,迎个谁呗(我胡诌的,但是当时西凉应该还没有完全安定,还是可以利用的)。
所以,荀彧其实他的气场比起曹操未必差到哪里去。而且他也绝不是光说不做的人。
第二点:战略稳扎稳打,但是眼光独到
纵观荀彧给曹操提的所有建议,除了官渡以外,几乎都是荀彧在阻止曹操做这个做那个。例如:荀彧:“你给我回来,别打徐州的主意,老老实实收拾吕布!还要收麦子呢!”,“别碰刘表的那点地,安安分分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不许恢复九州制!这样别人会不安的。”等等。这一切和郭嘉的“主公,那谁不会打来的,趁着空档,咱们先收拾了某某”的说话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曹操喜欢郭嘉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就是脾性相投。因为从前面荀彧拦着他的事情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有些爱冒险的家伙。可是这样一直冒险的打法,对国家未必是好事,兵行险招是没错,但是总冒险可能就会出事。
但是荀彧绝不是一味的保守,就像第一点所说的,荀彧也是很有王霸气场的人,他只不过隐藏的比较好而已。他的眼光都是很独到的,即使求稳,但是他绝对也不吃亏。例如迎献帝的事情,还有之前痛打落水狗的战略方法,都是比较合适的。
第三点:谁比谁理智,谁比谁无情。
结合第二点,第三点就不难理解。其实想一想荀彧如果和曹操一样都很有王八之气还有同样的志向,为什么战略会这么保守呢?他难道不想快点统一?包括辞三公的事情,其实我写的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复杂,荀彧死活不当的原因仅仅就是这样会使朝廷出现动荡。
虽然曹操是想给他封一个高位置,秀一下恩爱,但是荀彧最先注意到的肯定是这件事的影响(凭他之前对所有事情分析的态度来看)。他的位置这样就和曹操是平起平坐了,而荀彧本身也代表了魏国士族的领头身份,曹操则代表的是魏国寒族(姑且这么认为),这样的身份本身就会导致他们的矛盾。而位置在平起平坐,难保有人不会利用这一点激化矛盾,别忘了还有皇帝那边的势力呢。
但是我觉得曹操估计没想那么复杂,他就是想秀一下恩爱。但是这种事情吧,本身秀了就秀了,但是没秀成被拒了就很尴尬,曹操就算不会想多,想起来估计也很郁闷。
所以我觉得荀彧其实是一个很理智的人,甚至有时候会有些无情。
第四点:不伤大雅的花絮
还有别忘了,荀彧这家伙有时候也是很不君子的。。(斜眼看,心虚)偷听墙角,你偷听就偷听了吧,装作没听到就算了,你还第二天理直气壮地去找人家,说人家怎么知道贤能的人不推荐上来。有你这么恶人先告状的吗!做坏事还理直气壮。。

曹操部分:
这块我没有了解太多,毕竟不仅是曹操本身的传记,还要看其他人的,因为是个谋士将军都会有曹操有些交集!
但是我觉得我对曹操的印象可以直接归为一点,就是性情中人。
很多人对于曹操的理解都带有诡谲的味道,给我感觉就是《韩非子》里面写到的君主的标准形象。好恶不能表现出来,以防被臣子利用,对于臣子要紧密监视,各种制衡离间,不能给他们太大权力之类的。。其实我相信荀彧做这种事应该比曹操做得好。
但是我觉得曹操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啊。排除掉军令还有一些眼中影响国家的事情,他个人对周围人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也算是比较坦诚的。他对那几个将军,比如夏侯惇,真的已经是不错的了,于禁是悲剧了,可也不是他渣的。对谋士,他给荀彧的信任实在不用说了,要是荀彧想叛乱我真心觉得不难,而且后期荀彧死了之后几年,他就空了尚书令这个位置,可见这个位置的权利已经有多大了。估计他觉得只有荀彧坐在这个位置他才能信任吧。还有程昱那个老头,那么拗的性格他都能忍,说实话,程昱对曹操说话都不是很恭敬有时候。还有陈宫,虽然最后估计他也知道这人他实在也弄不回来了,但是他也绝对动了心想把它弄回来。(话说没有人写曹操和陈宫这对吗?这对真的很萌啊~)还有魏种,他可当时喊着要杀了人家的,最后气消了,还是傲娇的说了一句“我只是因为他有才罢了!”(才不是我顾念情谊呢!),把人家又放了,任到地方上去了。
但是他也坑了一些谋士,但是哪一家主公没有坑过谋士?而且排掉后期曹操开始老了,磕脑残片了,前期不少人还是自己找死的,杨修是站错队的,边让许攸真的是自己找事的,所以曹操可以原谅人背叛他,可以原谅之前有人和他站在不同阵营,可以原谅有人对他态度不好,但是他很难忍受有人瞧不起他啊,所以这就是逆鳞,不能碰。
其实受不了别人瞧不起他这点也就说明了他性情中人的特点,前面n条,有些事情其实是世事变幻问题,有时候身不由己,他都可以理解,而这条,真心就是不给他面子,故意惹他的。(曹操:喵的,你们这帮士族不是瞧不上我吗?!我就杀到你们瞧得上我为止!)
而性情这点其实在打仗上也有体现,看看荀彧都拦着他做了什么吧,或者说看看他要做什么吧。第一次,他在打吕布,这时他听说陶谦死了,他就要去打徐州,荀彧拦住了他。荀彧说的很明白,一吕布可能会反咬,二赶快回来收麦子,要断粮了!第二次,官渡过后,打袁绍打了一半,想去打刘表了。有没有觉得这样的主攻很可爱。。这是好奇宝宝的节奏啊!看到还没打过的对手就像打着玩吗?但是荀彧不是养宝宝,所以又被荀彧拦了回来。
而曹操其实真的就是一个外面打仗的料,数一数荀彧在的时候,他有在家老老实实呆过几天?几乎就没安省过,而且他后来插手内政拿出来的措施也都比较悲剧,我估计当时荀彧看着他就有想把他撵出去打仗的冲动。
而最后,别忘了,曹操是一个诗人,诗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感情泛滥,而曹操的感情泛滥和性情中人搭配起来也是毫无违和的。

说说曹荀(全脑补,无史实):
写了这么多终于写到我要说的重点了!
好吧,我们展开想象,这样一个从小不闻过厅语、性情中人、邋里邋遢(?)、有时有些意气用事的将军和一个从小好孩子精英教育、温柔体贴、但是内心决绝、冷静的甚至有时有些无情的尚书令,会有什么故事呢?
好吧。。估计不会有什么故事,估计就是将军刚说到:“文若,我喜欢你。”然后就看到荀彧带着标准尚书令专用微笑不动声色的说道:“将军说笑了。”当然估计曹操也不会这么说。
就如一个姑娘说的,他们俩的相处方式是“工作即搅基”,不知道十六年间天上天天飞来飞去的、累死了不知道多少只的鸿雁能不能作为他们感情的凭证。不知道再寄回去的一份份战报里面会不会夹杂了其他东西,就像夹杂了那两封哭郭嘉的信一样。会不会还有曹操新写的诗?“文若看看这诗写的可好?”估计荀彧也就心里给个白眼,然后转手交给管记录诗文的人整理传抄了。或者会不会还有,“我发现了哪里的哪种水果比较好吃,许昌没有啊,又带不回去,下次陪我出征吧,一块过来吃~”荀彧估计会很无奈。
他们都是为了这个一点点开阔的疆土而倾尽全力的人,但是最开始这点和他们亲密相处并不矛盾,除了越来越远的距离,和越来越久才能寄到的信。直到有一天曹操远征回来,发现当年和他随着他出征的人,已经站到了对边文臣的第一个位置,而他站在这边武将的第一个位置,他突然觉得这段距离竟然比当年他的大帐和他的帐篷隔的距离还远时,他才突然意识到,有些距离那一封封书信竟然也没法弥补。岁月如梭,那人习惯平衡力量,适应了繁杂的数据,就和他早已习惯了南征北战的尘霜一样。
而曹操也想过弥补这件事,他发现只让荀彧干预战略不行,所以他要干预内政,可是他刚提出一个“恢复九州计划”就被荀彧否定了。后来提出要进荀彧三公,荀彧也死活不当,好像他曹操的掺和就是在添乱一样。“荀彧,你到底是更看重这江山,还是更看重我?”曹操想问,但是曹操也不会问,就像如果问了荀彧也不会回答一样。所以,当曹操废去了三公,自己坐上丞相的时候,不知道他是什么感受,他会不会想,“荀彧,这就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孤家寡人的位置,只有我一个。再也担心功高盖主,闲言碎语。去你的权力制衡!”后来曹操就拼命的给自己加权位,好像要确认什么一样。然后他等来了,在称魏公的时候,荀彧阻拦了。曹操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笑容,但是又好像带有了一些凄凉。“终于,我们之间的隔阂已经不仅仅是距离、不仅仅是职位,我们该摊牌了。”
而在曹操纠结渣化的这几年中,荀彧的日子过的也不舒心。先是曹操开始插手内政,插手就插手吧,我巴不得少管点事,可是提出的建议全都是些馊主意,恢复九州不就是想给自己多搜刮点地盘吗?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可你知道影响有多么不好!没事干给我加什么三公啊,我尚书令当得好好的,别给我找事!你又没事干称什么魏公啊?你嫌自己长得不像靶子吗?你难道不知道蜀国、吴国那边怎么说你吗?“托名汉相,其实汉贼”,这你还要招惹,嫌这话说不可信,加一些可信度吗?
荀彧句句说的全是公事,全是为了他们携手扶起的汉,他说曹操是在闹小孩子脾气,但是他心底未必不懂,只是有些东西不能多想,想了就会把自己也嵌进去。但是一次次梦里梦见他们又回到年轻的时候,一起并肩拿下了最初的根据地,那时还没有所谓的朝廷,还没有中间隔着的这么多望不尽的人,只是几个人指着那张地图,在哪里部军,在哪里运粮。天天东奔西走,很累,但心里未必不满足。恍惚之间,那样的日子已经隔了很远了。
是啊,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是为什么想来还会留恋呢。
好吧。。以上全都是我脑补的,没有任何史实可以串接。
那最后,我就来说一个细节。
曹操给荀彧写了这么多封信,除去上不了台面的、芝麻绿豆小破事懒得记下来的、被荀彧烧了的,最后也就剩一两封了。但是在这些信里面,曹操从来没有都没有自称过孤(在那时曹操迎汉献帝就可以自称孤了,因为那时的孤和我们认知的王自称孤不太一样),而称荀彧永远都称呼君。而在历史上有记载的事情中,曹操从来没有任何一件事没有不听荀彧的。即使是三公的事,也是曹操让的步。而当他因为郭嘉难过的时候,他首先想起的是远在许昌的荀彧,生袁绍闷气的时候,也是荀彧先看出来的。
就算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隔着越来越远,但是有些感觉就像最初那样,相互依持,无需多言。
他们为了这片江山呕心沥血,也正是这个乱世将他们聚集了起来,但是也同样是这片江山,将他们慢慢分开,这种分开很缓慢,缓慢到他们自己都难以察觉,直到有一天他们才突然发现他们都不在认识对方了,而他们的交集也就剩下了这片江山。再也没有人在他耳边提起程昱的八卦,也没有天天绕与鼻尖的暗香,剩下的也就是那一封封的鸿雁,一笔笔的刚正的字体,勾画着这些,像彼此的容貌。
大好河山or与君携手,本身不须要分离的命题,最终却意外的拆开了两人。

结语(就是小段子):
1、
曹操:“你到底是更看重这江山,还是更看重我?!”
荀彧:“江山。”
曹操:“。。。”(气得说不出话)
荀彧(低头一笑):“可是没有了你,这片江山又是谁的呢?”

2、
曹操:荀彧你想要什么?金钱?地位?
荀彧(白了一眼曹操,翻身睡觉,懒得理他)
曹操:“诶诶,别睡啊!你到底想要什么我给你!”
荀彧(官方笑容):将军当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曹操(皱了皱眉毛):。。熏香?
荀彧(微微汗颜):我想看到你把江东那块地也收了,我来想办法安抚,五年,我送你一个安稳的天下。
曹操:那你要什么呢?
荀彧:我等你送我一个完整的可以不再打仗的天下。
曹操(沉默,握住荀彧的手)
荀彧(回握、正色道):将军,你想要的其实就是我想要的,这点不管我们彼此在哪里、处于怎样的位置,都不会变,只是实现手段不同。
后来曹操不顾贾诩的劝阻,去打江东了,然后发生了赤壁之战。

3、(曹攸彧3p乱入)
寿春:
(几年前)
荀彧:将军你知道么?我最大的遗憾就是看不到这片土地统一,只能怪我命短福浅,但是将军不一样,将军一定可以看到。
(几年后)
荀攸:殿下看开吧。只要这样下去,能够统一天下的一定是我们,只是需要时间而已。请魏王殿下看开,相信世子殿下,保重身体,再勿操劳。

PS:什么?你问我忠汉的事情吗?我怎么知道(摊手),估计是陈寿自己yy出来的吧。
姬桃夭 离线
级别: 三国日报撰稿人
UID: 11271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417
铜币: 597 枚
威望: 85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 个
在线时间: 467(时)
注册时间: 2012-04-17
最后登录: 2016-01-01
沙发  发表于: 2013-05-29  
回 楼主(秋叶化雪) 的帖子
喷鼻血~~~~GN,再多来点甜蜜的小段子吧
飞行上帝 离线
级别: 蚂蚁狐狸狼
UID: 10496
精华: 0
配偶: 黄棘
发帖: 1018
铜币: 37 枚
威望: 2471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0 个
在线时间: 2997(时)
注册时间: 2012-02-22
最后登录: 2017-10-16
板凳  发表于: 2013-05-29  
秋叶君你真的挺能脑补的……XD

那么我也说说我的好了。
“那片江山将他们分开”从某种角度来讲对我而言也是没错的……因为实际上这决定了他们要一直鸿雁传书,而令君实际上会天然地与王室走得更近。其实也许这也是他的“任务”之一。
而丞相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可能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在他心中令君可能就从他与王室的一座桥慢慢变成他与王室之间的一层帘幕。深想想令君压下的那个为他请万岁亭侯的奏本,你就知道这事情要是想多了的话是啥后果,令君能压你一个万岁亭侯的奏本,能不能压你别的。这是你知道了,有没有你不知道的。
也许是两个人是亲密的友人,这些东西都算不上什么,但一点点阴影的扩大和积累,往往就会成为了不得的事情。令君不让丞相干的事情估计多了去了,哪次也没见丞相真较真了还要把令君弄军里去。估计就是一根最后压在骆驼上的稻草,把那时候貌似和谐其实已经暗潮汹涌的两人关系一下子冲开了。
两人之中我心里更喜欢丞相一些,所以我肯定主要从丞相这个角度来说……令君的话,我想他有察觉,不过也许是某种骄傲让他不屑于说,或者觉得没什么好说,或者单纯觉得他不会把我怎么样……谁知道呢……

我分析这对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很多姑娘那样的感性……不过我还是借用自己的话给个总结吧
他们首先都是政治人物,而他们也是性情中人。
陆士龙 离线
级别: 蚂蚁狐狸狼
UID: 8562
精华: 0
配偶: 女儿红
发帖: 1316
铜币: 4197 枚
威望: 2580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6 个
在线时间: 2265(时)
注册时间: 2011-10-13
最后登录: 2024-04-27
地板  发表于: 2013-05-29  
秋叶GN的脑补好强大的说。。。

在我印象里令君是一个既有战略眼光和政治洞见,又清雅刚正,堪为士林楷模的人,如果那个时代要评选时代偶像的话,很可能他会高票当选,这也是我一直不太敢YY他的原因,因为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正”啊,以至那些有趣的小玩笑小八卦,也成了点缀在白玉佩上的小穗子,增加了他作为人的情趣但丝毫无损于他在我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至于曹荀之间的问题,我也纠结了很久。如果说令君一开始志在兴复汉室,到最后才发现曹操意在篡汉自立无奈饮药自尽的话,令君的智商实在是连路人都不及了。我最初脑补的是令君辅佐曹操迎天子于许昌是选择了一条对献帝而言最实际最可操作的道路,毕竟以后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但至少到了许昌之后天子有了宫殿和稳定的供奉,和之前的颠沛流离不可同日而语。至于篡汉的问题,当时曹操未必就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日后也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对曹操加以引导限制,尽最大努力去避免这样的结局。所以他对曹操的态度其实是两面的,一方面尽力辅佐他击败各路军阀,一边反对恢复九州反对晋封魏公,但最后事实证明一旦走到了某一个路口其实根本就是没有退路的,这一点曹操明白他后来也明白了,然后就悲剧了。。。不过最近我在想,也许荀彧一开始真的是想辅佐曹操成就高祖事业的,毕竟荀家虽然累代高官,但就他个人而言与汉朝政府的关系不算很深。但迎立献帝后偏偏让他担任了尚书令,负责和天子打交道,献帝其实是个很有见识的皇帝,不过是生错了时代而已。荀令本来就有忠汉的天然立场,根据史书记载他和献帝的关系似乎也很不错,这也许会改变他的一些想法,也许他也未必真的想重建天子权威,只是单纯地希望在他有生之年不要看到汉室覆灭而已,但这显然会让他和曹操产生隔阂。

说到底我并不觉得他和曹操两个人有多悲剧,人生在于过程不在于结局(其实结局有什么差别呢。。。),能够志同道合这么多年,对两个人而言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连荀彧死后没能配享太庙,我觉得也是曹魏对他身为汉臣的一种尊重,反倒日后追赠太尉(八成是他儿子的主意吧。。。),显得画蛇添足。
真爱如血 离线
级别: 一问三不知
UID: 12550
精华: 0
配偶: 倦子
发帖: 198
铜币: 18774 枚
威望: 121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0 个
在线时间: 351(时)
注册时间: 2012-07-23
最后登录: 2024-04-28
4楼  发表于: 2013-05-29  
占座!飞行MM好勤奋!曾经的曹荀党表示有话要说但是太晚要先睡觉然后再补字
秋叶化雪 离线
级别: 五大神兽
UID: 9710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707
铜币: 3932 枚
威望: 146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8 个
在线时间: 846(时)
注册时间: 2011-12-28
最后登录: 2022-03-28
5楼  发表于: 2013-05-29  
TO飞行上帝GN:
他们首先都是政治人物,而他们也是性情中人。
————————————————————————————————————————
我好喜欢这句话,我也这么觉得,其实我把这个写这么感性就是为了煽一下情,否则前面对于荀彧性格分析都已经是比较枯燥了,我怕这么写下去大家都会睡着的。
我觉得无论是在曹操眼里,还是荀彧眼里,最值钱的都是江山,而非彼此,“拱手江山讨你欢”的行为在他们眼里是很搞笑的。只是这片江山本身就是倾注了彼此心血的,他们和这江山又怎么能区分出来。

TO陆士龙GN:
嗯,我喜欢这个阴谋论~其实我有短时间也是这么觉得,因为这么像真的很带感,陈登渣了吕布那算什么?!我们家荀令君可是差点渣了曹总的!(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啊。。)然后曹总的玻璃心碎了一地,发誓再也不信任别人了,所以晚年就一渣到底,多么萌啊~(喂!你三观有问题!)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结局,被渣的都是曹操啊。。我觉得这种桥段被菊花GN写出来一定会很带感(就和某篇策逊难解难分的周瑜的戏码很像)。
我也觉得过程比结果重要,什么“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已经完全没有萌点了。。

——————————————————————————————————————————
算是一个小更新吧,也算是对于楼上几个姑娘的篡汉问题进行补充。(待补充,请稍等~)
其实我真觉得篡不篡汉在荀彧和曹操看来真的都不是什么大事。而且真要说立场,我觉得曹操是无心篡汉的,荀彧嘛。。估计懒得管,但是如果这样做对国家发展有利,我觉得他会毫不犹豫的这么做。
好吧,可能这有些颠覆观念,让我慢慢说。。

1、曹操忠汉
曹操的忠汉问题,我只能从两件事去说,第一件事是曹操临死都没有代汉。包括还有他后来写的那封《述志令》,我觉得话还是说得很诚恳的,当然如果大家说他是为了什么博得政治同情装样子,我也无话可说,但是又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他是在装样子呢?而且曹操做的哪些事又能证明他是一个爱装样子的人呢?
而且他如果之前除去荀彧的时候就有心代汉的话,他真是太奇怪了。因为他除了荀彧,一步步做各种事情,不就是为了代汉吗?可是临死前,却来了一句“要当也是我儿子当,反正我不当”可就止步魏王了。当然有人说,他是想到了荀彧。。但我觉得这不太对劲,他要是这么喜欢荀彧当时就别把他逼死啊,人都死了,坏事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再说一句,“我为了荀彧,我不称帝了”,这有些奇怪吧。。
但是他这么说话明显也是给曹丕留了余地,其实我说曹操忠汉,其实也就是相对于大多数人对他篡汉的说法的对比,他也不至于为了这个“汉”的名号,而要没事干难为自己的儿子。他丰功伟绩一个人坐在那里就没有人敢造次(其实我说的就是那些保汉的人),但是他儿子未必,权力交接是容易出乱子的,为了坐稳位子以防皇帝那边的人趁机夺权,曹丕篡汉也有他的政治意义。(虽然最后便宜给了士族)
而第二件事是夏侯惇汉臣之事,曹操对于夏侯惇不愿意让他屈为自己下属,所以让他依旧为汉臣,这都是说得通的。但是如果曹操真有野心篡汉,这问题就不再是秀恩爱问题了,这就是政治问题,因为他这样做想置夏侯惇为何地?这是要将夏侯惇当做异己势力吗?所以我觉得他能这么秀恩爱的前提是他还没有篡汉之心。

2、荀彧不忠汉
这点没有什么明显证据,我不敢乱说,但是我只想提出一种假设。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荀彧死后一年,曹操就称了魏公。先不谈陈寿是不是查到了什么没有写出来而用史家的春秋笔法蒙混过去从而这么写了一句,假设事实就只是这样,没有什么隐藏的辅证证明荀彧忠汉,那么我想说,其实曹操不仅把荀彧拦着他的称魏公的事情做了,还有之前的九州制,他也做了。反正荀彧之前不让他做的,包括估计还有管内政的问题,他都要做。那么这时候“称魏公”的事情还有它的特殊性了吗?
反观荀彧劝曹操不要称魏公的时候的口气,典型的那种我们谈公事的口气,该给曹操留的面子也留够了。真的有人在碰到原则性问题决裂的时候会这么温和的决裂吗?当然有人可以说荀彧是君子,即使有很大的心理波动,私下有很多动作,表面上说的时候也是要留够面子的,我也只能说我无法反驳。但是实在没有证据能支撑这一点。(虽然荀彧其实参与了某个重大的谋反中,然后曹操发现了,但是又给这个多年至交留了面子,就把它调离了重心,秘密处死这样的案本真的很萌啊~但是可惜这只能停留在脑补程度了。。)
所以以上两个论证,其实只能部分证明荀彧可能只是觉得这时候称魏公对国家发展不利而已,而曹操也没有另眼看待这个问题。这只是他们后来多次的夫夫吵架中的平凡的一次而已。
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这样的假设其实很符合荀彧的性格,毕竟荀彧多次阻拦曹操,没有一次是带有个人感情的。而且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味道。

综合以上两点,如果“曹操忠汉,荀彧不忠汉”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他们俩闹到最后估计就不是因为这件事了。。或者其实他们俩就没有闹到不可调和?空食盒什么的有些不可信,荀彧烧书信这个出自哪里?我忘了。。或者人家就是病死了而已。。
[ 此帖被秋叶化雪在2013-05-29 19:34重新编辑 ]
白鹭洲 离线
级别: 五大神兽
UID: 14645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768
铜币: 215 枚
威望: 144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0 个
在线时间: 172(时)
注册时间: 2013-02-17
最后登录: 2019-07-07
6楼  发表于: 2013-05-29  
总结滴好全面,家国天下神马的,以及小段子喜欢,
雅气晔晔 离线
级别: 一问三不知
UID: 11130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52
铜币: 18524 枚
威望: 17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 个
在线时间: 131(时)
注册时间: 2012-04-07
最后登录: 2019-03-16
7楼  发表于: 2013-05-30  
秋叶脑补的荀令真是太赞了!! 小段子甚的让人想歪啊 ←w←
————————————————————————————————
我和朋友讨论过令君为什么不要三公的原因,朋友说可能因为令君很现实,尚书令有实权,三公没实权。。
[ 此帖被雅气晔晔在2013-05-30 13:36重新编辑 ]
陆士龙 离线
级别: 蚂蚁狐狸狼
UID: 8562
精华: 0
配偶: 女儿红
发帖: 1316
铜币: 4197 枚
威望: 2580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6 个
在线时间: 2265(时)
注册时间: 2011-10-13
最后登录: 2024-04-27
8楼  发表于: 2013-05-30  
忠汉不忠汉的问题,在没有明确反证之前,我还是倾向于相信史书的结论。

其实对曹操来说,从迎天子到许昌开始,就已经没有退路了。即使他想当周公,也会落得霍光的下场,更何况周公也有恐惧流言之日,说到底,除了从做权臣起步以至最后取而代之,没有更安全的选择了,哪怕为了自保和保护自己的家族后代,也必须这么做。相比前朝的王莽等人,曹操其实已经很谨慎很有耐心的了,最后始终没有称帝,可能还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也或者有考虑自己身后名的关系,毕竟到了儿子一代,没了历史负担,这件事会容易得多。我一直觉得,如果赤壁一战赢的是曹操,那他可能就会在有生之年称帝了。

荀彧对汉的态度很模糊,但是在天子和曹操之间,我想他还是偏向曹操的,至少,他肯定支持曹操做一个权臣。至于最后反对曹操晋封魏公,也许是“你可以做,但是请不要在我眼皮子底下做也不要这么快”的意思。他对汉朝的态度,大概有点放任自流,知道改朝换代是趋势,但出于一些正统思想还是不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看到。可要说他牵涉进了伏完谋反什么的,我还是不太相信,虽然好想看这种设定的同人文(邪恶笑^^)

秋叶化雪 离线
级别: 五大神兽
UID: 9710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707
铜币: 3932 枚
威望: 146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8 个
在线时间: 846(时)
注册时间: 2011-12-28
最后登录: 2022-03-28
9楼  发表于: 2013-05-30  
To姬桃夭、白鹭洲GN:谢谢捧场啊,果然小段子更有吸引力啊。。
to雅气晔晔gn:三公什么的就是曹操用来秀恩爱的。。
三公那空有其表,其实半点权利没有,闲着发生个天灾人祸还能撤着玩的位置,主公你实至名归,不,众望所归象征意义的当一个就算了,没事干扯我趟这滩浑水干什么啊!是嫌我长得不像靶子你就直说!----引自之前自己写的小说原话(。-_-。)
to陆士龙gn:相信哪个都有道理,因为都有部分证据,我只是提一个假设而已〜我也觉得曹操那种情况是进退不得的,但是他把虚名抬高,授人以柄,可是最后就是不称帝,就是没拿实的,弄的他儿子不得不补刀做全了,这真心有些得不偿失。。要么不想当就别加这个名,要么想当就利索的办了,卡一半这算什么事啊。。
描述
快速回复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验证问题:
你们是来打仗的是还是来什么的?(提示两个字) 正确答案:调情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