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注册
社区应用 社区服务 精华区 银行 天赐良缘 阿瞒的黄金笼子 帮助 道具中心
主题 : 【讨论】关于《江表传》和《三国演义》对比中的一处疑议
香茶 离线
级别: 五大神兽
UID: 2247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575
铜币: 22 枚
威望: 122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10 个
在线时间: 663(时)
注册时间: 2010-11-08
最后登录: 2018-07-13
楼主  发表于: 2012-03-28  

【讨论】关于《江表传》和《三国演义》对比中的一处疑议

因为最近做了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就是将裴注《三国志》和毛版《三国演义》完全一一对应在一起看。
在很多大事记上,特别是针对时事的分析评判上,《三国演义》经常会完全引用《三国志》里的一些原话。
今天在对照到周瑜说孙权,坚定孙权攻曹决心的那段文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处细节的不同,不能想通,所以特别来这里求考据大手们解答~~~

《江表传》中提到——
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三国演义》中提到——
瑜笑曰:“瑜特为此来开解主公。主公因见操檄文言水陆大军百万,故怀疑惧,不复料其虚实。今以实较之。彼将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

《江表传》中周瑜所言,“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周瑜所述的理由为,“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

这个我就很好奇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区别?
换句话说,
如果是笔误就算了。
如果是小说作者的刻意为之,那么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呢?

我自己解释的理由:
1、纯粹笔误,罗灌水记错了;(这个不是很能把自己说服,明显是讨巧的解释= =)

2、得刘表大多为荆襄水军,而得袁绍应该多为陆军,那么罗灌水是特意改刘表为袁绍,让周瑜的话更有说服力,让孙权不用犹疑担忧。大概的意思就是:曹操他就是步骑多,赤壁是主水战,不足为惧~(这个是我自己企图说服自己的解释,但是总觉得怪怪的,过于牵强)

3、这不是罗灌水的错,是毛氏父子瞎改的= =(这个纯粹是因为没有看到罗灌水那本,只拿了个毛版在对照…所以也有这个可能?)

真心求解答!
人多力量大!!

ps:因为是讨论帖,这种需要一定脑补的东西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能够说的过去,令人信服的结论就好。


-------------------------------
还是要解释一下。
这个帖子的目的并不是要考证出历史上周瑜究竟说的是“表众”还是“袁氏之众”,因为只要是记载下来的历史,无论是史志还是演义,必然都带着作者的主观臆测在其中。
罗灌水摆明了写的是虚构情节很多的小说,而他这句的出处为《江表传》,其实也是野史性质的史传,其真实度也是有待商榷的。

所以,我只是奇怪罗灌水在此处改写的目的究竟为何?
也不过就是一点害死猫的好奇心而已。消耗点大家闲得无聊的时候的脑细胞
还历史一个真面目,这样的想法我是绝对没有的= =

所以修改了题目,将考据删掉,是不是误解会小一些。
[ 此帖被香茶在2012-04-04 21:29重新编辑 ]
清空我的评分动态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2条评分记录
崔文 威望 +5 2012-04-04 所以说现在还有人把三国演义当史书读么⋯⋯
崔文 铜币 +10 2012-04-04 所以说现在还有人把三国演义当史书读么⋯⋯
隐藏评分记录
级别: 三国日报撰稿人
UID: 6676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335
铜币: 3946 枚
威望: 632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0 个
在线时间: 384(时)
注册时间: 2011-07-11
最后登录: 2014-08-13
沙发  发表于: 2012-03-28  
坐等强人解答。

但我觉得,演义是小说啊,不是任何史书,江表传是晋人所辑,即使不能和三国志相比,也不是一搬文学作品所能比较的啊!
楼主留言:
我的本意不是想要比较出孰优孰劣。
只是闲的,所以拿它们比较一下,看看罗灌水究竟添油加醋了一些什么> <
酱油 离线
级别: 八卦百事通
UID: 2908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240
铜币: 11133 枚
威望: 544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 个
在线时间: 548(时)
注册时间: 2010-12-20
最后登录: 2024-01-24
板凳  发表于: 2012-03-29  
即使一样是三国演义,也有版本不同而出现错字的。
楼主留言:
同意,毕竟因为在抄写或者刻板印刷的流通过程中,错字误字漏子确实会是难免的事情。
千蝶 离线
级别: 一问三不知
UID: 7134
精华: 0
配偶: 吟白
发帖: 136
铜币: 357 枚
威望: 180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 个
在线时间: 345(时)
注册时间: 2011-08-02
最后登录: 2016-02-15
地板  发表于: 2012-03-29  
我觉得这个区别主要涉及到“中国”一词的概念,《江表传》中将“中国之众”与“表众”并列,说明这里的“中国之众”包含了袁氏之众,指的是全部北方士兵;《三国演义》中将“中国之众”与“袁氏之众”并列,说明这里的“中国之众”单指曹操未平河北时的军队,不包括袁氏之众,也不包括表众。
“中国”的本来意思是单指黄河中下游今河南为主的地区,乍一看《三国演义》的更接近史实,但其实“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在三国时期由南方人说出来的话应该是指整个北方,比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三国演义》这么说有可能是为了夸大曹操兵力,突出赤壁之战联军的艰难,毕竟是小说嘛,敌人越强大胜利了之后才越有快感。类似的改动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具体的我一时也想不起来,总之就是把史书的记载稍微改动一下加上具体描写来写出自己希望的东西,跟咱写同人文差不多的过程。
楼主留言:
这个说法还蛮有想头的~觉得GN的说法确实可以算是解释的一种!
[ 此帖被千蝶在2012-03-29 17:37重新编辑 ]
罗曼罗兰 离线
级别: 五大神兽
UID: 7714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754
铜币: 2869 枚
威望: 1485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 个
在线时间: 324(时)
注册时间: 2011-08-28
最后登录: 2020-04-20
4楼  发表于: 2012-03-29  
还有一种可能性,因为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罗灌水只是随手这么一写而已。PS我没看过演义,只是瞎说而已。
楼主留言:
主要是在《演义》和《三国志》的对应中,确实发现了不少演义对于史书的化用,只改动虚词动词或者语序的例子也不少,不过大多是原文原意使用。这里改动名词,还是让我觉得若有所思来着~
移影换音 离线
级别: 一问三不知
UID: 3125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25
铜币: 6260 枚
威望: 126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0 个
在线时间: 91(时)
注册时间: 2011-01-02
最后登录: 2013-04-15
5楼  发表于: 2012-04-03  
显然是笔误

可以找个同类型的例子,诸葛亮出使江东,对孙权也说过

陈志 --------  亮说权曰:“。。。。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演义 -------- 孔明曰:“。。。。。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



题外话,无论陈志演议在这一段都写了

陈志 --------  亮说权曰:。。。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演义 -------- 孔明曰: 。。。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追黄书的只有五千虎贲骑,就算这五千人一天一夜没睡觉,曹操其它的水步兵也没如此劳累吧,为何宠统地说是必蹶上将军?
级别: 八卦百事通
UID: 10358
精华: 0
配偶: 单身
发帖: 205
铜币: 2757 枚
威望: 401 点
贡献值: 0 点
栗子面窝头: 2 个
在线时间: 93(时)
注册时间: 2012-02-11
最后登录: 2014-07-24
6楼  发表于: 2012-05-25  
我一直觉得江表传有一点同人的性质...因为大部分让人YY的梗,什么策瑜,权肃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从那个里面出来的...
描述
快速回复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验证问题:
你们是来打仗的是还是来什么的?(提示两个字) 正确答案:调情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